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无意义音节”群实验中总结出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即部位律:“人们对一套材料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比对其中间部分较能记住。” 意思就是在分析观点时,在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分析的观点,比在中间部分分析的观点的定势作用大,更容易让人记住。特别是在讨论各种不同的观点或集体讨论问题的时候。在讨论的开头或结尾提出的观点,比在讨论中间提出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根据这个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当教育者分析几种不同的观点时,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所主张的、力图灌输给受教育者的观点放在开头或结尾来重点分析,这比在教育过程中间分析取得的效果要好。兰德在1925年提出“说明中的首位律” 。即在阐述两种相反的观点时,先阐述的一种比后阐述的一种具有更大的影响效果。这是因为在阐述前一种观点和后一种观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距,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容易对先提出的观点形成肯定的定势,就是我们常说的先人为主的思维模式。根据这个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在分析正反两种观点时,一定要把正面的观点首先提出来,阐述清楚,在受教育者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一种肯定的定势后,再分析、批判反面观点,最后再把正反两个观点作对比,重新回到正面观点上来。这样能再一次加强学生对正面观点的定势,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霍夫兰和曼德尔在其著作中提出“说服中的新奇律”。即在阐述的一系列观点中,比较新颖的观点会较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新奇律不仅告诉我们第一次提出来的观点比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观点更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而且还提示我们用比较新颖的形式来阐述观点比用已经为人们所习惯的形式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最新鲜的事例和论述;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综合运用多媒体、影视、娱乐活动等方式辅助课堂教学,不时地给受教育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