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事业开始腾飞,竞技体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改革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民健身为核心的大众体育蓬勃开展,使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国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呼唤体育科学的兴起。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为我国体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运动心理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是由中国心理学学会下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下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我国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运动心理学学术盛会,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阶段运动心理学研究状况,是展示我国运动心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两会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了八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录论文共750余篇。笔者以近五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录论文作为文献资料,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人员等几个方面分析摘录论文的特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1993-2006年举办的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录的534篇论文为文献资料,从研究内容、方法等角度进行对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

(一)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分析笔者在对近五届学术会议摘录的534篇论文进行统计时,一般以研究对象为标准进行分类,即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竞技运动参与者;学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参与者;其它研究对象则归于锻炼心理学。竞技运动心理学与学校体育理学研究对象的交叉点主要是体育院系的大学生。在分类时,笔者以研究的目的是否旨在提高该研

究对象的竞技运动能力、赛场表现并且研究结果是否对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为依据。学校体育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交叉点主要是大学生。在分类时,主要以研究对象所从事的体育运动是否属于体育教学活动或体育教学活动的延伸课外体育锻炼,即规定性的体育活动为依据。另外,将没有具体规定研究对象的研究都归为基础理论研究,即其研究的内容对运动员,学生和大众健身者都实用。

文献统计数据显示,竞技运动领域硕果累累,共计248篇占46.4% ,体育教育领域紧随其后,共计137篇占25.6% 大众健身位居第三,共计82篇,占15.4% ,基础理论67篇,占12.6%。1.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宽多年来,受我国竞技运动飞速发展的推动,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运动领域。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运动心理学除了在竞技运动领域一如既往地投入之外,在体育教育和群众健身方面的研究显著增多,进入新千年之后,这种势头更加强劲。目前,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几乎覆盖了体育运动各个领域,研究主题越来越多,表现为内容更加具体。竞技运动领域研究主题主要有:运动员的认知(18篇),情绪特征(21篇),运动员人格(15篇),心理技能训练(37篇),心理咨询服务(28篇),心理生理指标测评(25篇),运动员心理建设(15篇),运动社会心理(29篇),基础理论和方法等。学校体育领域研究主题主要有:学生的体育动机与兴趣(26篇)、学生的认知(17篇)、学生的个性特征(11篇)、学生的自我观念(1O篇)、体育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28篇)、体育教师的社会心理(15篇)等。大众健身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体育参与者的锻炼动机(13篇)、体育锻炼心理效应(心境与流畅感8篇、自我观念4篇、焦虑与抑郁3篇、认知能力3篇、心理健康与其它21篇)。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一、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事业开始腾飞,竞技体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改革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民健身为核心的大众体育蓬勃开展,使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国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呼唤体育科学的兴起。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为我国体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运动心理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是由中国心理学学会下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下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我国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运动心理学学术盛会,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阶段运动心理学研究状况,是展示我国运动心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两会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了八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录论文共750余篇。笔者以近五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录论文作为文献资料,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人员等几个方面分析摘录论文的特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1993-2006年举办的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录的534篇论文为文献资料,从研究内容、方法等角度进行对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

(一)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分析笔者在对近五届学术会议摘录的534篇论文进行统计时,一般以研究对象为标准进行分类,即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竞技运动参与者;学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参与者;其它研究对象则归于锻炼心理学。竞技运动心理学与学校体育理学研究对象的交叉点主要是体育院系的大学生。在分类时,笔者以研究的目的是否旨在提高该研

究对象的竞技运动能力、赛场表现并且研究结果是否对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为依据。学校体育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交叉点主要是大学生。在分类时,主要以研究对象所从事的体育运动是否属于体育教学活动或体育教学活动的延伸课外体育锻炼,即规定性的体育活动为依据。另外,将没有具体规定研究对象的研究都归为基础理论研究,即其研究的内容对运动员,学生和大众健身者都实用。

文献统计数据显示,竞技运动领域硕果累累,共计248篇占46.4% ,体育教育领域紧随其后,共计137篇占25.6% 大众健身位居第三,共计82篇,占15.4% ,基础理论67篇,占12.6%。1.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宽多年来,受我国竞技运动飞速发展的推动,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运动领域。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运动心理学除了在竞技运动领域一如既往地投入之外,在体育教育和群众健身方面的研究显著增多,进入新千年之后,这种势头更加强劲。目前,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几乎覆盖了体育运动各个领域,研究主题越来越多,表现为内容更加具体。竞技运动领域研究主题主要有:运动员的认知(18篇),情绪特征(21篇),运动员人格(15篇),心理技能训练(37篇),心理咨询服务(28篇),心理生理指标测评(25篇),运动员心理建设(15篇),运动社会心理(29篇),基础理论和方法等。学校体育领域研究主题主要有:学生的体育动机与兴趣(26篇)、学生的认知(17篇)、学生的个性特征(11篇)、学生的自我观念(1O篇)、体育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28篇)、体育教师的社会心理(15篇)等。大众健身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体育参与者的锻炼动机(13篇)、体育锻炼心理效应(心境与流畅感8篇、自我观念4篇、焦虑与抑郁3篇、认知能力3篇、心理健康与其它21篇)。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三大领域的发展不平衡

从各届次三大领域论文所占比例来看,竞技运动领域依次为:61% 、5l% 、47% 、41% 、43% ,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发展速度相对滞缓,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竞技运动心理学在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没有动摇。体育教育领域依次为:23% 、20% 、28%、32% 、25% ,这表明体育心理学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大众健身心理学领域依次为:0、11% 、16% 、13% 、21% ,可以明显看出,大众健身心理学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有与学校体育领域持平的发展之势。目前,尽管体育心理学和大众健身心理学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仍显薄弱。我们应该看到体育教育和大众健身两个领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们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值得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做出更多的投人,以求得三大领域的研究渐趋平衡,达到与当前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相吻合,这是我国运动心理学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科学的本质不在于研究的内容,而在于研究的方法。对近五届学术会议选编论文所使用的具体方法进行初步统计,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特点:

1.以实证研究为主导

量表问卷是研究者使用的主要方法,使用次数远远超过了其它方法。它与实验法、测验法的使用次数之和占研究方法总使用次数的63% ,这说明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趋

势是以实证主义为主流,注重量的研究。在数据处理方面,相关或回归、方差分析、主成分和因子分析以及z、t、x 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被使用。一些研究者把各种高级统计软件如:SPSS、LISREL、HLN等高级统计软件,运用于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不但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而且更加精确地分析变量间的关系,使研究成果与现实情境更加接近。

2.注重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在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中普遍强调研究方法的实证化的同时,不少学者已经关注到已有研究的生态效度问题。如有学者指出,量表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就存在生态效度的缺陷。由于质和量的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因而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采用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办法,尤其是在研究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现场调查、访谈和个案分析等方法,这是对传统实证研究方法的有效补充,克服了传统实证研究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系统地研究运动员在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对提高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具有现实义。

3.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量表问卷是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量表问卷这种将人们的心理属性或品质数量化或分等和分成范畴的方法,比测验更精确、系统、全面,解释时更有普遍性。但在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引用甚至直接引用国外量表问卷的现象引起了运动心理学家的担扰。通过对文献的粗略统计,直接或经修订后引用国外量表问卷的次数超过85% ,引用我国自编量表的次数不到15%。量表问卷本身具有文化属性,一些量表问卷引进后,虽经修订开始使用,但其内容摆脱不了西方文化的倾向,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出中国人自身的个性特征。一般来说,对引入的量表问卷要加以实践检验,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改造和修订,但其过程极其繁杂,正如有些作者所指出的,外国量表在本土应用的测量等值性所涉及的统计分析问题和样本测量问题,有时会比自己研制新的量表还要困难复杂。所以,有些情况下不如根据理论需要或实际需要,自己动手研制量表,这样做,其理论贡献和应用贡献可能会更大。

通过对文献分析还可以发现运用单一的量表研究运动心理学的某些特殊性的论文较多,共有78篇,占论文总数的14% ,而对于综合运用心理量表研究运动心理学普遍性的东西重视不够。有学者预测,随着多元实验设计及其他一些研究方法的广泛使用,将来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仅仅利用心理量表进行的研究会逐渐减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三)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文献统计显示(见表3),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研究对象不断丰富

从表3中可以看到从第四届到第八届研究对象类别的种数依次为5种、9种、10种、l2种、22种,呈逐届增加之势。尤其是学生和运动员这两类研究对象逐渐细化,基本上各个层次都涉及到,这充分表明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丰富。

2.研究对象的研究次数失衡

从研究的次数来看(见表4),学生、运动员、教师、教练员占据了研究对象总次数的93% ,而其它研究对象的研究次数还不到7% 。本人认为造成这种研究对象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与运动员生活相对规律,聚居相对稳定,控制难度较小,求得大样本相对容易,便于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个是研究力量构成方面的原因。对近五届会议摘编论文第一作者的职业统计发现,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力量主要由大学教师、体科所研究人员等职业群体构成。大学教师占到总研究力量的76.8% ,体科所以及运动队的研究人员占

1 1.8%。利用职业优势与便利进行科研活动固然可以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过程的效率,增加进行科研的机会。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对特定人群过于密集的关注,会造成重复研究、浪费资源的现象,使得其它应当被关注的对象又得不到关注。比如说:体育院系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次数达到53次,其中涉及体育院系大学生身心健康研究的论文就有近10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不同学校而已。而关于残疾人的研究仅有4篇,这显然与我国庞大的残疾人群的现实不相符。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克服便利思想,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研究,对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将有深远的意义。(四)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员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I.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员构成丰富,但各类研究力量相差悬殊且研究主题各有侧重通过对近五届学术会议摘录论文的第一作者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人员主要由大学教师、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等群体构成。大学教师群体发表论文410篇,占论文总数的76.8%,研究内容涉及运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体育科学研究所与其它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群体共发表论文55篇,占论文总数的10.4% ,研究内容侧重于竞技运动领域,关于这一领域的论文有41篇,占该群体论文总数的74.6%;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群体发表论文37篇,占论文总数的6.9% ,研究内容侧重于运动心理学理论方面,这方面的论文有28篇,占该群体论文总数的76% ;运动队、训练中 tL,、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群体发表论文22篇,占论文总数的4% ,研究内容侧重于竞技运动领域,该领域的论文有20篇,占该群体论文总数的9l% ;中小学教师群体发表论文7篇,占论文总数的I.3% ,研究内容全部涉及学校体育领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大学教师研究人员队伍呈现扩张之势,逐渐成为推动我国运动心理学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群体发表论文数量分别占各届次论文数的63.9% 、63.5% 、64.1% 、8O.7% 、85.5% ,表明大学教师群体研究力量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加o0年以后,扩张速度明显加快。而另外几个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群体,例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群体、运动队和训练中心研究人员群体、体育运动学校研究人员群体呈现停滞甚至萎缩的趋势。从研究领域来看,大学教师群体所占比例分别是:基础理论67.2% 、竞技运动领域69.4% 、学校体育领域89.8%、大众健身领域85.4%从研究主题来看,大学教师群体除了在心理生理指标测定低于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群体以外,在所有其它研究主题上都占据明显或绝对优势。如:心理技能训练占56.8% 、心理咨询服务占53.6% 、运动社会心理占86.2%、学生体育动机与兴趣占80.8%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占89.3% 、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占82.1% 。上述统计数据足以说明大学教师群体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运动心理学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但通过对摘录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群体的科研实力参差不齐,低质量的科研课题占有相当比率。这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当数量的科研课题对研究人员专业素质、科研条件的要求不高,而为完成科研任务,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竞相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的原因所致。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群体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希望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群体在注重科研成果量的效果,同时也应当不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注重科研成果质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持续繁荣。

四、结论

(一)从研究领域看

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目前,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几乎覆盖了体育运动各个领域,研究主题越来越多,表现为内容更加具体。但竞技运动领域的研究仍是主流,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锻炼心理学得到快速发展,有与学校体育心理学持平的趋势。

(二)从研究方法看

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主流,注重量的研究。为解决质和量的研究方法各自的缺陷,许多研究者采用量与质的方法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我国运动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还存在过多地引用甚至直接引用外国量表问卷的问题,以及过多地运用单一量表问卷研究运动心理学的某些特殊性的东西等问题。

(三)从研究对象看

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断丰富。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变化,关注的人群也在进一步扩大,由关注单一的竞技体育领域的人群,扩展到关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锻炼三大领域的人群,为不同领域的人群服务。但在研究数量上显著

失衡,大量研究集中在大学生和运动员两类人群。

(四)从研究人员看

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员构成丰富,但各类研究力量相差悬殊且研究主题各有侧重。大学教师研究人员队伍呈现扩张之势,逐渐成为推动我国运动心理学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群体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其快速发展的趋势还将依然保持。科研人员的研究深度、方法等较为领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