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工具,只有人类才具有分音节、符号性和信息交流性的语言。进化心理学认为,在研究语言的起源与进化这一基本问题时应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从人类适应的角度,通过对人类进化历程的研究来探究语言起源与进化的心理机制。

一、语言研究中的人类核心原则

人类的知识基本上可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两大类,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人为中心,而自然科学知识表面上虽以天然物为研究对象,但却以人生活的地球为中心来研究自然界,因此自然科学知识仍与人发生着联系,它所研究的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界。可以讲,正因为有了人,世界才得以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而人恰是这三大领域的结合点,或者说三大领域统一于人。人类正是凭借着语言才能担当起如此重要的责任,才能得以更好地认识这三大领域的本质及其联系,并深刻地把握整个世界的本质。语言在人类那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跨越了自然界与社会和思维的界限,连接了“物质”与意识之问不可逾越的鸿沟,语言这一特定的“物质”不仅承载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而且促进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可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起源与进化也与人类的进化发展历程相伴随。因此,研究语言的起源与进化必须体现以人类为核心的原则。进化心理学认为不仅人的生理机制受进化规律的制约,人的心理机制同样也受进化规律的制约。进化的历程不仅在人类的身体方面刻下很深的烙印,也在人的心理方面留下了印迹。因而,语言的发生发展在人类的发生、发展中也必定会留下深深的痕迹。人类是通过几百万年的自然选择作用才得以以目前形式存在的一种有组织的结构,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长期的、没有间断的祖先成功地解决进化历程中生存和繁殖等有关问题的结果。进化心理学强调“过去是了解现在的关键”⋯ ,要想充分理解语言的起源,就必须了解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中语言担负了何种适应功能。就像目前宇宙特征包含着大量的关于引起它形成的线索一样,现代人身上也包含着大量关于语言起源方面的线索。作为成功祖先的后代,“活着的人都是一部复杂的记录,其设计提示着过去的选择”。所以,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对人类起源,包括人类文化发展的“过去”的寻根究底,才能探究到语言起源与进化的心理机制,才能真正把握语言起源与进化的历程。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工具,只有人类才具有分音节、符号性和信息交流性的语言。进化心理学认为,在研究语言的起源与进化这一基本问题时应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从人类适应的角度,通过对人类进化历程的研究来探究语言起源与进化的心理机制。

一、语言研究中的人类核心原则

人类的知识基本上可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两大类,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人为中心,而自然科学知识表面上虽以天然物为研究对象,但却以人生活的地球为中心来研究自然界,因此自然科学知识仍与人发生着联系,它所研究的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界。可以讲,正因为有了人,世界才得以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而人恰是这三大领域的结合点,或者说三大领域统一于人。人类正是凭借着语言才能担当起如此重要的责任,才能得以更好地认识这三大领域的本质及其联系,并深刻地把握整个世界的本质。语言在人类那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跨越了自然界与社会和思维的界限,连接了“物质”与意识之问不可逾越的鸿沟,语言这一特定的“物质”不仅承载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而且促进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可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起源与进化也与人类的进化发展历程相伴随。因此,研究语言的起源与进化必须体现以人类为核心的原则。进化心理学认为不仅人的生理机制受进化规律的制约,人的心理机制同样也受进化规律的制约。进化的历程不仅在人类的身体方面刻下很深的烙印,也在人的心理方面留下了印迹。因而,语言的发生发展在人类的发生、发展中也必定会留下深深的痕迹。人类是通过几百万年的自然选择作用才得以以目前形式存在的一种有组织的结构,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长期的、没有间断的祖先成功地解决进化历程中生存和繁殖等有关问题的结果。进化心理学强调“过去是了解现在的关键”⋯ ,要想充分理解语言的起源,就必须了解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中语言担负了何种适应功能。就像目前宇宙特征包含着大量的关于引起它形成的线索一样,现代人身上也包含着大量关于语言起源方面的线索。作为成功祖先的后代,“活着的人都是一部复杂的记录,其设计提示着过去的选择”。所以,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对人类起源,包括人类文化发展的“过去”的寻根究底,才能探究到语言起源与进化的心理机制,才能真正把握语言起源与进化的历程。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二、“动物性语言”向“真正语言”的进化

如果以人为坐标系原点,我们就可以把世界分为两种形态:有人世界与无人世界。语言的起源也可依此而分为:人类出现以前的“动物本能性语言”和人类出现以后的真正语言两个阶段,即语言的“起源前期”和“起源期”,这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阶段。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必定依存于一定的条件,而“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所以,在最初的语言起源前期的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之问一定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实际上,语言学习能力是包括人类、海豚和鸟类在内的许多动物所共有的特征。远古人类最初的“语言”与动物的本能性叫喊极其相似,由于自身存在各种痛苦、愤怒、恐惧、欣慰、欢乐等情绪,因而本能地发出只是生物性信息传递的单纯声音,表达着最原始的情绪与需求。人类学的研究显示,早在300万年前南猿(Austral0pithecines)的警叫交际系统已经发展起来 J,虽然这一系统仍不能称之为语言。但是,正是这种激情的发声所形成的“动物本能性语言”,为后来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语言起源奠定了基础。生态学的研究表明,动物的所谓信号系统其实也是具有指称性的。钱尼(Cheney)和塞法斯(Seyfarth)在对原生态非洲长尾猴的观察中发现,这种动物对于不同的天敌会发出不同的示警信号,猴群则会根据不同的示警信号采取不同的躲避方式。如果幼猴在没有看到鹰时发出类似“鹰来了”的叫声,成年猴子则不会像听到成年猴的预警呼叫那样立刻采取躲避行动,而是先查看是否有鹰的出现,如果没有,就对幼猴的呼叫不予理睬。钱尼和塞法斯在研究很像“罗密欧和朱丽叶”式的两个死对头的Vervet Monkey家族中也发现,猴子不仅知道群体中的亲戚关系,而且知道别的群体中也跟自己一样有兄弟姐妹之分,最重要的是它们之问可以相互表达出这种关系并能采取某种特定的渠道将已经发生过的事件“陈述”出来。进化心理学认为,在人类语言产生的“前语言期”,人类最初的“语言”和动物“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人类祖先作为物种进化中高级阶段的灵长类的一支,理应具有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类似的“语言”特点。不仅如此,在真正的语言产生以前,人类在远古时代极可能还需借助肢体,特别是通过双手模仿的方式即“手势语言”来协助传达相互之间的信息。200万年以前的早期人科动物(外型似猿的人类祖先)采取了直立姿势,使双手得以解放,手势交流成为可能。随着情感的变化,或者出于对外界描述的需要,他们不仅会发出一些天然的、未经训练的又低又短的声音,双手和面部也会产生一些自发性的动作,这些动作以及这种原始的发音即是语言的萌芽。“如果没有这个史前时代,那么能够思维的人脑的存在就仍然是一个奇迹”。动物社会学的研究显示,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在野外生活时就能依靠大量的手势进行沟通,在人类豢养的环境中,它们甚至可以模仿人类的一些简单手势动作(不是手语),但在模仿人类的语言甚至控制自己的叫喊时却显得异常艰难。很显然,“动物本能性语言”与人类语言之间还有巨大的差别。那么,人类究竟是何时才从最初的“动物本能性语言”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呢?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语言产生于人从爬行进化到直立以后的漫长历程里。如成年人声带的下降、辅助发音的共鸣腔、灵活的舌头以及丰富的神经系统等生理结构的进化为语言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群体的社会性生活与劳动则使语言的发生、发展成为必需和可能。因此,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生物进化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进化的问题。社会需求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和进化,语言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变化发展。从某一方面说,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了动力推助作用,同时,语言也直接或问接地影响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的语言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语言一经产生,它就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此时,语言也从“自在”的存在转化为“为人”的存在,一代一代地被传承下去三、语言进化中的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人类的出现为语言进化的第一个历史阶段画上了句号。自从有了人以后,人自身的生物学进化基本趋于稳定,人类语言的进化也就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的进化,即人的创造。语言的进化遵循着两种线路:无人世界的自然进化和有人世界的文化进化。在研究语言的起源和进化时,我们首先遇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文化进化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自然进化的速度。正如亚里土多德所说的“积激渐变”,语言的自然进化是十分缓慢的过程。“变异是一种长久持续的、缓慢的过程。”达尔文认为,就引起物种变化的速度而言,人工选择要比自然选择快得多,“这种选择原理的伟大力量不是臆想的。确实有几个优秀的饲养者,甚至在一生的时间里,就大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牛和绵羊品种”。在自然选择中几万年都不容易发生的事情,在人工选择中几十年就实现了。

语言的文化进化是一种人工进化,其速度之快是自然进化所不可比拟的。恩格斯在谈到近代科学的发展时说:“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而且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说是与从其出发点起同(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的。⋯ ⋯ 即对人的精神起作用的,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物质的万有引力同空问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人类精神的力量则同时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对人的精神起作用”的规律,是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规律。最初的语言形成是在人类认知结构中所积累的原型范式的外化,它必定受人类“狩猎采集者”祖先的自身生理及其对客观世界体验的有限性的约束,只能随着人类认知体验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在人类进化史上,这显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然而,一旦形成了以特定符号为系统的最初的组织规则,哪怕是最简单的组织规则,语言就会即刻随着意识、认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而转化为较完备的语言符号体系。从此,语言的发展变化便会迅速地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Blackmore甚至使用了memes 这个词来形容文化符号对语言的影响。语言的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遵循着两种不同的规律,其动力基础也是不同的。语言自然进化的动力是物质问的自发作用,语言文化进化的动力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自然进化对语言的作用是自发的、无目的的,其作用类似于自然选择,积激渐变,见效缓慢,语言进化是被动的;文化进化对语言的作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其作用类似于人工选择,效果显著,见效迅速,语言进化是主动的。而对文化进化有意识、有目的、有设计、有计划的选择起决定力量的正是人类的适应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四、语言起源和进化的动力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受到自然选择的进化力量的影响,人类复杂的生理、心理机制都是进化选择的结果,进化过程最重要最基本的产物就是适应。适应具有可遗传可变化发展的特征,它们通过自然选择而存在,并有助于解决进化过程中的生存和生殖问题¨ 。语言是在人对压力的适应与选择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期人类为了使群体内成员之间交流、协作成为可能,就已经拥有了某些基本的心智功能以适应信息的传递,但由于人类的生存随时会面临诸如气候、食肉动物、自然障碍等诸多的不利因素,因此,人类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觉系统、记忆系统、逻辑思维系统等,而对这些系统的要求也迫使人的各种生理器官不断进化、选择和适应,与之相依托的语言系统也随之得到进化和发展。从进化的角度看,生存只是一个前提,繁殖比生存更重要。要成功地繁殖后代,就必须解决同性成员内部成功的竞争、选择配偶、成功受孕、保护配偶、亲本投入等问题。早期人类在面I临和适应这种繁衍压力的过程中,历经大浪淘沙、自然选择,使得那些语言沟通能力好、生殖能力突出、体能体魄强健、才智出众、个性适宜的个体或族群得以生存和延续,从而也使相对优越的言语机能随之得到遗传或进化;但纯粹的身体存在并不是进化史最重要的适应问题,因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由自己的同类成员提出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我们自己的自然界的敌对因素”。稳定的社会群体的出现为早期人类带来了强大的选择压力,并直接导致语言及自我意识的进化和发展。社会适应为人类带来了合作与竞争的压力。一方面,具备较好的语言交流及协调合作能力的个体,能获得较为丰富的食物、成功地选择配偶以及免于捕食者的伤害等,进而具有了再生产的优势,反之则可能被淘汰;另一方面,成功的竞争可能增强群体繁衍后代、保卫领土资源、提高子孙后代达到再生产的成熟期的机会。可见社会适应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语言的出现在提高人类的适应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个体之问的协作配合能力,获得更多战胜险境和抵御外敌的几率,而且语言具有的可以共享,可以传播,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特性,会促使更多更新的经验和技能出现,使得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成为现实,个体之间的传授也成为一种连续的可能,社会性生活在这一刻才可以扩大和稳固。因此由进化而形成的言语机制在性质上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进化心理学探索语言起源的一个核心问题。

进化心理学认为,对语言起源和进化的研究势必要追寻人类的种系进化史,人的生理机制受进化规律的制约,人的心理机制自然也要受到进化规律的制约,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过去”不仅在人类的身体和生存策略方面刻下很深的烙印,同样也在人的心理和相互作用策略方面留下痕迹。所以,在对语言起源和进化基本问题的研究中,人类的出现就成为语言起源的关键时刻,人类的进化也就带动了语言的进化,而人类面I临的适应和生存压力,使得语言有足够的动力沿着自然进化和文化进化两个方面快速地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