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不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目的及评价标准不同

思想教育目的是按社会的要求,将一个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国家的好公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心理学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从个体自身未来的幸福出发,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使自身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安全感、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等。因此,思想教育(德育)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是用社会共同的品德和行为标准做参照,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对学生个体的价值如“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是否积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否有利等”来评价。学生会更明显地感受到理解和关心,因而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

(2) 立足点不同

从思想教育的定义上可以看出,它立足于共性的要求,关注下一代整体的共性培养。思想教育更重视将社会的要求用规范、守则、条款和条例等形式进行硬性的要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立足于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强调从学生个体己有的发展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也就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例如:班级授课制用同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具有不同持点、不同潜力的学生,势必使一部分达不到要求的学生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容易使其对自己的评价消极,自信心丧失,加之教师方法不当,则连起码的自尊也丧失掉,从根本上妨碍了这些个体发展达到可能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体的人生价值,人格的尊严。一校铅笔尚且可以开发出十几种用途,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呢!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心理需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恢复丧失的自尊,找回失落的自信,从而激发学生个体改变自己不良状态的内在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德育)希望达到而又很难达到的效果。

〔3)方法不同

思想教育(德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要将社会的要求传递给下一代,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制性。因此,方法上必然重灌输和说教;行为上,要求无论理解与否都应该执行。因此,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考的抵触情绪;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必然更重倾听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因此,受教育吝容易感受到自己受到的尊重,更容易主动积极地接受指导教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