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适应性观念是指大学生所持有的与客观现实不匹配而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观念。非适应性观念有客观事实为依据,有道德色彩,但其所持的观念与现实情境发生了矛盾或冲突,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观念本身并不是扭曲的和臆想的,并不违背社会规范,甚至还可能是社会规范所倡导的。人的观念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当这种主观性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时,他与事实还是基本符合的,所以不会对人造成较明显的影响。但是,因为观念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影响,当观念对客观事实的偏离(即不匹配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就会产生不适应,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认知疗法对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贝克认知治疗理论中的几个重要的与观念相关的概念是:核心信念、中间信念(规则、态度、假设)、自动化思维。核心信念是指整体的、牢固的和被高度概括的信念;自动化思维是个体思想中涌现的现实的词或想象,是在特殊情景下产生的,并可能被认为是认知中最表浅的认知。自动化思维往往是不经过大脑思考,但对个体的影响又是根深蒂固。而中间信念介于两者之间,且受核心信念的影响。核心信念是关于某人自己和/或他人绝对论的、刻板的、普遍的观念,也有人称这些信念为图式。A.T.贝克总结负面的核心信念本质地属于两个主要的范畴:“与无助相关的部分、与不可爱相关的那些”。贝克认知疗法中的信念更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信念的内容没有具体的情景,而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思维方式。负性自动想法虽然与情景相联,但自动想法已经是具有抑郁潜质个体的思维中的固定部分。因此,贝克认知疗法中的信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己经实现了由具体内容向脱离内容的抽象思维方式的飞跃。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总结了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缺乏客观依据不合实际的苛求,是绝对论者,对自我\\他人和环境以应该、必须和绝对为表达形式的要求。埃利斯总结了三种不合理的信念: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三种不合理信念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具体情景的。因此,贝克与埃利斯认知疗法所提出的信念等相关概念均属于思维方式,是脱离具体情景的,是影响一个人多个方面的。
判断影响一个人认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时,如何鉴别是非适应性观念还是不合理信念,在排除心理障碍的一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①有无具体内容与情境。非适应性观念往往在描述时有具体的指向对象,一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各因素之一相对较明确,“我对XXX好,XXX也应该对我一样好”,该描述中有一定的人物指向,通过语句可以使人联想到某一件具体的事件;在此观念中有具体的人物、事件、结果等因素。不合理信念在描述时脱离了具体的情境与对象,如“我总是最倒霉的”,在此不合理信念中,有高度概括的特点,没有清晰地指明事件或人物。
②是思维内容还是思维形式。认知疗法的解决问题是聚焦于人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所提到的歪曲认知、自动思维、规则及图式这些概念均是一种思维信息方式。而信息平衡疗法认为个体的思维形式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具有难以改变性。因此,不合理信念是个体思维方式的一种不适应状态,并带有一定的人格倾向。研究组成员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某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思维的具体内容,即是一些具体的看法或观念,也称“不适应观念”。
③有无观念的泛化。非适应性观念通常仅与事件有关,观念并没有影响到其他方面;不合理信念的思维方式则可以影响到其他各个方面,对生活中的人或事的看法均带有同一种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