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命中有一段时间,我确实很痛苦,并且需要看心理治疗师,但是,我觉得太难堪。我想,那是些软弱无力的蠢人,他们连他们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因此我接着做最好的事情:我训练自己成为治疗师。我知道,做心理治疗是一种隐蔽的方法,它处理某些让人害怕的东西。” “对这一职业(心理治疗)选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是解决个人情感问题的愿望”。

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障碍,减轻情绪困扰,亦可为己所用,解决自己的烦恼。一些心理咨询师常常因为自己的心理冲突和情绪困扰来学习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他们是自己的第一个来访者,成功解决自己内心激烈的冲突为他们后来的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础和信心,也成为他们职业决策的重要诱因。如一些著冶的心理治疗大师—阿德勒 (Alfred Adler)、荣格 (Carl Jung)、森田正马(Shoma Morita)等,都是在总结自身治疗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治疗理论,理性–情绪疗法的创立者艾利斯 (Albert Ellis)曾写到“为什么我会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因为我主要想帮助自己成为一个不那么焦虑并且更加幸福的人。我也想帮助别人。但我实际上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我真正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主要是由于我在某些方面非常焦虑,并且我希望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项对全世界的心理治疗师开展的职业调查显示,解决个人问题是心理治疗师普遍存在的动机,被调查的3577名心理治疗师中将近一半(48%)的人认为,探究和解决个人问题这一动机对于自己成为心理治疗师的“影响大”或“影响非常大”,只有16%的人说“几乎没有影响”或“影响微乎其微”。Spray(1971)也发现心理治疗师最普遍的择业动机是“为了理解他人”,“为了帮助他人”和“为了理解和帮助自己”。

心理治疗职业中的助人和自助是互相促进的,一方面在治疗自己的同时也为心理治疗师提供了服务他人,最大程度发挥自己才能和利用自身经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经验还可以促进他们对自身的思索和理解,甚至能使自己的困扰获得替代性的治疗。或许,正是两者在心理治疗中的辨证性结合吸引了如此多的人投身心理治疗职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