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共情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情感体验。它本质上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能力,其突出表现是能够将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分享其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它对于强化心理咨询人员与来访者之间的融洽关系及后者的积极的自我坦露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咨询心理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情感协调指心理咨询人员与来访者之间在认知、情感与意向上的统一。其本质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关系,对于心理咨询人员对来访者的心理施加影响起强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共情的最终目的。
共情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的共情指心理咨询人员运用解释、澄清和论证等精神分析工具来积极地体验来访者因某种社会、环境因素而产生的情绪反应与精神刺激。例如,一个久居他乡的人,思乡之情甚重,如果有人问上一句:“你一定感到十分孤独,对吗?”此时,这位思乡情深的人可能会觉得压抑许久的思乡之情终于有人理解了,心情也会轻松一些。在咨询中,心理咨询人员的这种主动共情能够有效地强化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自我坦露。
被动的共情指心理咨询人员通过沉默和重复来访者的话语来强化来访者的某种认知、情绪、情感体验过程。被动在这里不是具有任何消极和贬义的意思。沉默在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中是实现共情与情感协调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个人体验某种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时最为重要,并具相当的暗示作用。例如,一位来咨询的失恋的女子在谈到与过去男友的关系时,她一再伤心落泪,泣不成声。此刻,心理咨询人员没有做任何语言反应,而是递上一块纸巾,静静地等她平静下来,继续讲话。心理咨询人员此时的沉默反应为对方的感情宣泄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其潜在意思是:我知道你很伤心,你可以自己静一静,我不会打扰你的。这是对于来访者此时情绪状态的最大共情。当然,沉默也有个火候的问题,时间过长会使人感到冷漠,时间过短又会使人感到冒然。它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提高的技能。但无论怎样, 沉默是咨询心理学中一个重要工具。
重复来访者的话语目的在于表现心理咨询人员对来访者的认知、情绪体验的尊重与重视。特别是对其关键部分加以重复,更会强化来访者的思想表露,使人感到对方在全神贯注地听自己讲话。同时,它对于准确地理解来访者的说话意图及其认知及其情绪基础也十分有助,因而会有效地促进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共情与情感协调。例如,当某人在谈论他与另一人的关系难处时说:“我真拿他没办法。”对此,心理咨询人员随着说:“你感到真拿他没办法”,则会给人以双方想法一致的感觉。它在客观上表现了两者在认知和意向上的统一。
总之,共情是心理咨询的核心,也是情感协调的先决条件。共情的建立可解除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精神顾虑与负担,强化来访者对心理咨询人员的情感协调,从而加速心理咨询的顺利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