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婚姻恐惧的患者求助于我,他许多方面都很优秀,就是不能迈入婚姻的殿堂。他曾经用了10 年的时间,先后谈过多个对象,可每当到了该登记结婚时他就会退却。他很矛盾,也很苦恼,求助时恰恰又面临这样的选择。他问道:“医生,心理治疗何时会帮我作出选择?”我告诉他,在心理治疗初期,先不要作任何重大的决定,首先是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经过半年的心理治疗,他内心轻松了,对于婚姻有了新的认识,后来还给医生送来了喜糖。“医生,我需要治疗多久?”这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答案,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
(1)心理疾病的性质
发病越早,疾病越严重,需要心理治疗的时间越长;在个体心理发育的过程中,心理创伤的年龄越小,创伤度越大,需要心理治疗的时间越长;诊断相同的疾病,比如同是抑郁症,需要心理治疗的时间也会有很大差别。
(2)治疗目标
多数求助者选择心理治疗的最初目标就是消除症状,摆脱心理痛苦。但随着心理治疗的进展,促进心理成熟、增加自我力量及自我协调性将成为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实现最终目标比最初目标往往多2-3 倍的治疗时间。
(3)治疗方法
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时间要求,比如认知行为治疗,有明确的治疗进程,治疗次数是相对固定的;而精神分析治疗其结束是开放的,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4)医患之间的互动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的润滑剂,可以保证心理治疗顺利进展,避免了心理治疗刚刚开始就遭结束的厄运。
何时结束对求助者的心理治疗,每一位治疗师应当做到心中有数。在不该结束的时候结束了,会给求助者造成新的伤害;到了结束的时候却迟迟未能结束,不仅会增加求助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会带来其他新问题。心理师如何把握治疗结束的火候,是个严肃而涉及医学伦理的问题。我们一再强调,心理治疗的开始取决于心理求助者的主动性,而治疗的结束通常取决于心理治疗师。这也要求心理治疗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病人心理成长中的表现,这也是终止治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