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效应

犯了错,沉默就是错上加错–“缄默(MUM)效应”。

中文名:缄默效应
外文名:Silence effect
应用:人际交往中

表现:社会公德方面
利弊:以礼相待
概念范畴:心理学
形成原因:滥用强迫手段

什么是缄默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基本上不使用强迫手段并不难。人们虽然会在皮鞭面前屈服,可那不过是表面上的服从,内心却充满了反叛、仇恨的复杂感情。不仅在感情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正确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的现象。对统治者,人们大都愿意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这就叫”缄默效应”。

缄默效应的管理启示

职员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后因为害怕上司的威严而保持”缄默”,这样上司便得不到正确的信息,结果就会因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造成日后的重大损失。从长远考虑,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应尽量不使用强制手段。但对于上司或父母、教师等身份的人来说,强制手段不失为一种对下属或晚辈、学生发挥作用的简单快捷的好办法。同时,越是对自己的才干和人格魅力没有信心的人越会行使强制手段,因为他们自认为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说服别人。
就像风和太阳的寓言所讲的那样,仅靠猛烈的暴风雨是掀不掉人身上的衣服的,而平时以礼相待,在认为有必要发作时点到为止,这才是最有效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