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留给后人的宝贵知识遗产之一。就是宣称人类心理是通过某些适应过程进化而来的。
通俗进化心理学是理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试图用进化的原理来支撑该学说对人类天性的解释,以博得普通大众的关注。通俗进化心理学认为, 人脑已经进化了许多专门化的机制。用来解决狩猎一采集时代的人类祖先必须面临的适应性问题。这些理论引起了广泛争议。
通俗进化心理学假设:我们能够了解石器时代人类祖先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弄清楚现代人类的各种心理特质如何进化而来:自从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心理并没有发生太大的进化:标准的心理问卷调查可以作为研究适应器的有效方法。
本文作者和其他一些学者都认为。上述假设大有问题。
误区一
通过分析更新世时期的适应性问题,我们可以获得重要线索, 去揭示现代人的心理构造。
图比和科斯米迪曾经讨论过,由于我们清楚地知道更新世时期的人类祖先必须面对什么样的适应性问题( 比如说“ 吸引潜在的异性” 和“ 选择具有较高繁殖价值的异性” J,所以我们可以推测, 人类已经进化了什么样的心理适应器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 在确认这些促使心理得以进化的适应性问题时,研究者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我们的祖先确实需要解决“ 吸引潜在的异性” 之类的适应性问题, 但是通俗进化心理学对适应性问题的描述往往太过抽象, 不能为我们探究人类心理适应器的本质特征提供任何明确指导。每个物种都要面对吸引配偶这个问题,但解决方式截然不同。雄性园丁鸟( b o w e r b ir d ) 精心建造华丽的巢穴, 雄性蚊蛉( h a n g in g f ly )准备献上它捕获的美食,而雄性水蒲苇莺( s e d g e w a r b le r ) 则展现出曼妙的歌喉。要想弄清楚远古的人类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吸引策略, 我们需要对他们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给出更加精确的描述。
然而, 在试图进行更加精确的描述时,进化心理学又面临另一个问题。由于我们对早期人类的进化环境知之甚少,这些具体的描述纯粹只是推测而已。尽管在早期人类生活的某些方面, 古生物学研究确实可以提供些许线索, 但对于人类祖先的社会交往活动却基本上束手无策。然而, 社会活动在人类心理的进化中非常重要。此外,考察现存的狩猎一采集型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祖先的社会活动也没有太大的帮助。事实上, 这些部落之间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 即使在非洲人类祖先曾经聚居的地区也一样。
此外, 正如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理查德 莱沃恩蒂( R ic h a r d L e w o n t in ) 所言, 每一个物种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都与它自身的特征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对啄木鸟而言,树皮就是一个典型的适应性问题, 但树下的石头不是; 对借用小石头来击破蜗牛外壳的画眉鸟来说, 石头是适应性问题, 但树皮不是。同样, 人类祖先的动机和认知过程,也只对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征作出反应。这种有选择性的反应模式决定了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人类的进化过程。所以, 若想确认具体的适应性问题, 我们必须对人类祖先的心理活动有所知晓。但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最后, 即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找出人类祖先进化史中必须面对的适应性问题, 也很难从中推测人类的心理适应器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本质特征。自然选择通过保留并修改已有特质( t r a it s ), 来产生适应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来的适应器都是在先前特质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要想知道一个适应性问题的某种解决方案如何进化,我们必须了解这个适应器改良修正之前的形式。但正是由于我们并不了解人类祖先的心理特质, 所以也很难弄清楚选择压力如何对这些心理特质进行塑造, 使它最终变成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心智。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