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的不同阶段,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初中学生表现得明朗、快活、有活力、思想丰富、幸福感强,但还有孩子气,不够稳重。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在高中后期和大学阶段,诸如谨慎、宽容、忍耐等特征都有较明显的发展。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更富有独立性和计划性。他们的认识活动越来越丰富,表现出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具体表现在:
1)能够反省和自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描述他青年时代的心理历程时写到:“我对别人暴躁、厌烦、不谦虚、不忍耐,像小孩一样害羞;我差不多是个不学无术的人,我总是马马虎虎地抓着空儿,没有联系地、没有结果地、那么少地学过一些东西,我无节制、不果断、无恒心、愚笨、浮华和性情急躁,像所有意志脆弱的人一样。”他还认为“自己是有才能的,但是我的才能还没有经过考验,我是一个诚实的人,就是我爱善良,当我离开它时,就感到不愉快,而转向它时就感到愉快。但是有一件事情比善良还要爱,那就是荣誉。我有这样的虚荣心,这样地很少满足,假如让我在荣誉和善良中进行选择的话,恐怕我常常选择第一个。”他根据自我分析,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给自己提出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计划。如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切断过程,不受金钱利禄诱惑,一切从理性出发;做事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等等。他在行动中坚持了自己给自己规定的准则,这也是促成他成为卓越作家的必要条件。
2)思考问题更具理论性。青年有强烈的讨论自己的思想和确定自己理念的欲望,在遇到问题时总要寻根究底。但其理论性也有不足之处:①由于他们走向社会时间较短或尚未走向社会,缺乏实际经验,因此,往往依据狭隘主观经验强调自己的意见、判断和信条,可能陷入主观性较强的理论之中。②这一时期的青年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因此,他们的许多理论都带有激情的或感伤的性质。他们对问题有时不是一步步地论证,而是飞跃的、急剧的、突然的下结论。有时甚至产生一些过激行为。③由于他们的理想和理论有不考虑现实的倾向,因此,这种理论可能是抽象的、纯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