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兹伯格职业心理发展理论基本观点。金兹伯格认为,个体职业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与他的心理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个体心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其职业心理也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因此,个体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兴趣、能力与价值观的发展,还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实现平衡。

2、金兹伯格职业心理发展三阶段。

①空想阶段(11岁以前)。本阶段的儿童,其职业心理完全被他的各种欲求所左右,因此情感色彩十分浓厚,且极其不稳定,具有很强的情境性。他们看电影时认为长大当一个电影放映员多好,可以随时看电影,吃零食时又想当食品店营业员,玩球时又想当一个运动员,他们的职业心理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②尝试阶段(11-17岁)。本阶段学生,他的主观因素左右了他的职业心理。其中,11-12岁的学生处于兴趣期,兴趣在他的职业心理中起主导作用。他希望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总与他的兴趣爱好相联系。13-14岁的学生处于能力期,能力在他的职业心理中起主导作用。他在思考未来职业时已跳出兴趣的范围,还兼顾自己的能力大小,使未来职业与自己能力相称。15-16岁的学生处于价值期,社会价值在他的职业心理中起主导作用。他不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还按照自己的社会价值观挑选职业。

③现实阶段(17岁-成人)。本阶段学生,其职业心理不仅受到他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更被当时的客观因素所左右。他们力求使择业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协调,开始尝试把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他们的职业目标已基本确定,并为实现自己特定的职业目标而准备考入相应的高一级学校或接受专业训练。

金兹伯格理论让我们明白,一个人职业选择的自由度是有限的,你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选择职业,可是雇主与职业本身反过来又会按职业的要求挑选你。金兹伯格理论还告诉我们,对每一个人来说,完美无缺的工作是不存在的,没有一项工作可以让个人获得完全的满足,因为职业选择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希望与爱好,还要受自己能力与社会需要的限制。

大学生的年龄处于金兹伯格理论的“现实阶段”,因此,他们已经完全有能力把兴趣、能力、价值观和社会客观需要协调起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