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六阶段是由柯尔伯格提出来的,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前的儿童处于这一水平。他们的道德行为动机表现为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第一阶段,儿童尚缺是非善恶观念,他们只因恐惧惩罚而服从规范。第二阶段,儿童判断好坏看行为结果,他们为求奖励而遵守规范。

②习俗水平。此水平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处于此水平期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动机表现为迎合社会的期望。第一阶段 儿童为做一个社会期望的“好孩子”而遵守规范。第二阶段,儿童初具法制观念,因尊重法律与权威而遵守规范。

③后习俗水平。此水平从青年末期开始。处于此水平的个体,其道德行为动机表现为愿意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第一阶段,个体相信法律与规范是为了公众利益而制定的,并愿意为此而遵守规范。第二阶段,个体认识到法律与道德准则的局限性,愿意凭自己的“良知”去判断是非,指导自己的行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