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有两种方式:其一,厌恶刺激;其二,隔离。

1 厌恶刺激

(1)厌恶刺激的适用对象 厌恶刺激义叫厌恶疗法。这种矫治的对象—胶是有某种恶习的个体。某种恶习—经形成,就较难矫治,如偷窃行为、性错误、吸毒、酗酒等危及个体、他人与社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于—般的行为问题,不适宜运用厌恶刺激,这—点要特别注意。

(2) 厌恶刺激的实施以当事者的积极配合为基础 厌恶刺激是对当事者的躯体实行惩团,是行为矫治中一种最严历的方法,实施过程会给当事者带来肉体上与心理上的痛苦。因此,辅导老师要通过认知辅导使当事者看到自己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产生强烈的改正愿望,但又苦于无法自控,只有通道厌恶刺激才能加以矫治.由此对厌恶刺激抱积极配合的态度。只有达到这种状况,才能有效地进行厌恶刺激。

(3)弹橡皮筋是学校实施厌恶刺激的全会手段 厌恶刺激有好多于段.如吃呕吐药、电击、闻难闻的气味、听噪音、看强烈的灯光、用橡皮筋弹手腕,等等。这许多手段,笔者认为,在学校心照辅导中实施厌恶刺激,首选橡皮筋弹手腕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对实施厌恶刺激的当事者,在激发了他强烈的矫治自己危害社会的行为后,启发他自我实施。用橡皮筋套在自己的手腕上,一出现危害社会行为的想法时,马上就拉套在手腕上的橡皮筋,直到弹痛为止。要让当事者在实施拉橡皮筋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拉的动作上,并且进行计数,每天都要记载下来。在实行厌恶刺激时,辅导老师要进行指导与控制,配合强化、认知等方法加以辅导,效果要更好些。

如果弹橡皮筋的手段不见效的话.可改用其他手段。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笔者不主张用电击,如要用的话,建议转到专门的医院,进行医学心理治疗,否则有虐待学生的嫌疑。

2.隔离

隔离相当于撤除奖励,是惩罚的一种形式。隔离是一种取消具有“不受欢迎的行为”的学生的嗜好的惩罚手段,目的在于降低“不受欢迎的行为”的发生李,最终消除“不受欢迎的行为”。

隔离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停止当事者所爱好的活动 当事者如果发生“不受欢迎的行为”,就停止他所嗜好的活动。例如,一个学生有逃学行为,这个行为一发生,就停止他所喜好的看电视的活动一次,再发生再停止他看电视,直到他不逃学为止。

(2)撤除过度的注意 撤除过度的注意又称消退,是指当事者出现“不受欢迎的行为”时,辅导老师就不注意他,俗话说“不理他”,当事者“不受欢迎的行为”在自讨没趣的情况下,会逐渐消除。这是因为有些学生平时不受老师与学生的注意,为吸引大家对他的注意,就故意做出一些“不受欢迎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的出现使老师很重视他、很在意他,甚至批评他,他的内心就会非常高兴,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反过来,苦老师与同学都不理会他的行为,他就会感到自讨没趣。例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故意插嘴讲怪话,引起哄堂大笑,他就非常兴奋,老师怎么批评也没用,而如果采用撤除对他的过度注意的方法,即不理他,倒可以降低这种行为的出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