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的目标本身不重要,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激励我们去持续奋斗的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经历。达到目标与否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重要的是过程和现在。 很多人认为,设定目标之后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扼杀人的快乐。有这种看法的人都没有正确理解目标。何谓正确理解呢? 举例来说,在路上漫无目的的瞎逛肯定不如目标明确、有终点的旅行,这是因为:为了找到达到目标的路径,人们会更加留意周围的风景。所以,明确的目标能让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为什么很多人退休后没有以前快乐,为什么他们以前很想退休,而一旦真的退休后,快乐却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退休让他失去了前进的目标。那些退休后依然很快乐的人都会给自己设定目标,比如报班学习新知识、花更多时间和家人相处等,这些都是目标,而不是仅仅想着:不管以后了,现在就开始享受生活吧,就这样了。

沙哈尔老师说:设定的目标应该能解放自我,让人专心去享受此时此刻。换言之,设定的目标本身不重要,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激励我们去持续奋斗的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经历。达到目标与否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重要的是过程和现在。

为什么很多取得大成就的人并不开心,甚至酗酒吸毒呢?在外人看来,他们应有尽有——名望、财产、美貌,他们为什么还会走上歧途呢?为什么不开心呢?这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快乐都寄托在了成功本身。他们追求成功的过程并不开心,但他们总是劝慰白己说,我现在不开心没关系,等以后拥有一切之后就开心了。我们前面说过,即使获得世界冠军,人们因此而获得快乐也只能持续有限的一段时间。更可怕的是,他们发现再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开心,于是他们变得绝望,消极厌世。

很多人认为拥有一切就会开心,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些人在刚获得名望的时候可能会开心,但不久就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而且,他们还会变得诧异、不安——他们坚信的哲学就是成功会带来快乐,而成功并没有带来预想的快乐,他们自然不安;他们还会恐惧,因为他们在面临一个问题:现在怎么办呢?很多人因此开始寻求刺激,比如酗酒和吸毒,以期忘记现实的烦恼。上述分析也可以部分解释中年危机的原因。人到中年时,很多人已经实现原来的理想、有所成就,但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就是改变对目标和快乐的认知。沙哈尔老师说:快乐不是来源于登顶的瞬间、而是在于攀登顶峰的过程。我们应该在脑中设定目标、找准目的,然后去享受达到目标的过程。

很多人在设定目标之后,经常会忧虑自己是否选错了目标。对此,沙哈尔老师说: “虽然选择另一条道路有可能会更成功,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关键在于设定目标、许下承诺;即使承诺三天一变,也没什么,只要你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就行了。”所以,当你选择了一条道路后,不用后悔,因为不论怎么选择,只要你能全心全意去实现它,你一样会开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