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绝望”也许就是那种没有沮丧、没有消极厌世的“心死”状态,这当然不能算做是幸福的人生。 “第二个原因:即便我们剔除了不快乐的成分,快乐也不会自动出现。”传统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去除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我们就会很快乐,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这就好比享受美味和消化不良的关系。如果我们消化不良,的确不能很好地享受食物;但即便我们消化良好,也不能保证我们就一定能享受美味。只去除消化不良这个因素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把人们的心理情感经历看做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神经质、焦虑、抑郁等负面的情绪;另一端是幸福感、满足感、兴奋等积极美好的情绪,那么积极心理学关注的就是那些积极美好的情绪。在从负面情绪通往正面情绪之间,不是消除负面情绪,而是“从负到零,从零到正”的动态转化。
早在1854年,创作《瓦尔登湖》的美国作家梭罗就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平静的绝望”也许就是那种没有沮丧、没有消极厌世的“心死”状态,这当然不能算做是幸福的人生。
直到如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如果要幸福,必须消除自己的不幸。但按照沙哈尔老师对提问的理解,这种逻辑就是错误的。事实上也是.那些幸福的人既关注幸福,更关注从不幸到幸福的转变。
当你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是看到很糟糕的未来还是说把它当成自己成长的一次机会;当你面对爱人的时候,你是去抱怨他不理解你,还是让自己的言行影响他,让他受到你的感染然后去回应你的爱……积极心理学是帮助人们增强心理免疫系统,让你能够从困境中站起来,而不是让你从此不得病。我们能做的是少得病,以及得了病之后能够迅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