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分析
信息加工分析就是对构成智力作业基础的认知元素进行分析的过程。这种分析包括识别基本的过程和心理表征进而识别这些过程发生的顺序。其分析结果通常以第二节所提到过的流程图形式表示出来。下图就是一个学生学习某一章节的过程:
某学生学习某一章节时的信息加工过程
在该流程图中,首先自我询问是否有兴趣进一步学习。若回答“否”,就停止进一步的阅读,(在课堂情境下,学生一般会按老师要求进行学习)若回答“是”,就继续学习。当学习阅读该节以后,自感不能回答本节的各个问题,于是还得复习该节,直到能正确回答为止,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类似的情况在(11)—(13)也体现出来了。这表明这种模型具有一种智能色彩,比较符合人脑的工作特征。
认知心理学家通常利用信息加工分析这种方法来推断人的心理过程。如果这种模型得到支持的话,那他们就认为它在探讨人的心理过程方面是可行的。如果不能得到支持,那他们就尽力去对这种模型进行修改以符合人的真正信息加工过程,或干脆去创造出新的模型来解释。例如,上图中如果学生确信还不能回答各个问题时,他们得复习该节,那他们比那些能正确回答各个问题的学生在阅读该章节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事实确实如此,那些暂时不能理解的学生经常回到前面进行复习,他们在该章节上所花费时间也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加工模型中,个体并不一定能够对信息加工的每一步都有一个清晰的意识。这是因为有些心理操作发生的速度太快了。以致于人们不能意识到每一步操作的发生。但这种缺乏意识的参与的现象并不会削弱该模型的效度。相反,它说明了某些心理操作已经达到了自动化水平,不需或仅需很少的意识参与。就象我们在说汉语时,并不会意识到句子语法作用,一切似乎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