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实验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它与我们通常听说的动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有差别的。具体地来说,以蹲距或起跑为例,如果我们把运动员手开始离地作为个体外部反应的开始,那么反应时就是指发令枪响到运动员手开始离地这段时间。而运动员手离地后所跑完50米所需的时间则不属于反应时,应把它归纳为运动时间。整个动作完成所需的时间则为反应时与运动时间之和。

根据对反应时的测定,我们不仅可以比较不同个体间反应速度的快慢(通常情况下,反应时短者反应速度更快),我们还可据此来对个体在反应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进行推断。Yekovich和Walker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目的对个体在反应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进行推断实验方法

用计算机屏幕上给大学生呈现不同的故事情节。

 

在每一故事情节之后,立即呈现20个单词,其中有些单词在故事中出现过,而有些则没有。但所有的这些单词都与所看到的故事情节相关,它们只是相关的程度不同而已。他们要求被试根据单词在故事中出现过与否,按\”是\”或\”否\”键来判断。出现过则按\”是\”,反之则按\”否\”。

实验结果

Yekovich和Walker推论说,如果被试采取相关策略的话,那么他们在判断那些与主题相关程度高的单词时所花时间比判断那些与主题相关程度较低的单词时花时间要少,也就是说,前者反应速度更快。因为对后者而言,被试不得不认真权衡这些低相关的单词是否真正来自所见到的故事之中,因而所花时间也就较多些。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对前者进行判断的平均反应时697毫秒,而对后者则是852毫秒。这一结果证实被试确实采用了相关策略。

对个体反应时的测定,受到测量工具,刺激的属性以及个体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以往的测量中,由于个体认知操作速度很快,从1毫秒到250毫秒不等,人们很难对它进行精确测量。现在,人们通常可达到15毫秒的精确度,甚至更高。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对反应时的比较和分析。另外,反应时的测定还受刺激的呈现方式、强弱度、个体准备状态等因素影响。因而,在测定时要注意保持实践条件的一致。因为精确的测量是科学分析和正确决策的基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