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教育不断深化与教学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大学心理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当创新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入手,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教学目标。采取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主要含义就是在适应心理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点,创新的教学模式。其不仅是对教学互动理论的贡献与发展,更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不断创新与发展。

1 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作用

大学心理学课教学中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主要就是通过设计明确的教学情景,在学生的角色体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要在遵循学生基本发展与心理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但就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都是将教师作为中心,采取灌输理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大学心理学课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定位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理念背景下,学生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得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式[1]。因此,在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学以致用,能够将实际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方式能够汲取传统教学的积极因素,摒除近代直观教学的消极面,遵循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发展规律。在明确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基本的主体,塑造出更多的学习场景。通过师生协调的方式开展分析工作,使学生能够自己体会知识。自然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不可能对全部的事情进行完全的体验。基于此,通过开展情境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拟感悟,逐步建立健全的学习机制,促进知识内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心理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2.1 创设良好情景,感知情境再现

在开展大学心理学课教学中,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参与者都能够直接地感受到角色扮演的心理历程与情境中的真实活动状态,更认真的感知心理课知识点,接收到传统心理课堂教学无法表达出来的记忆、遗忘等教学知识点。这是心理课教学活动中不容易做到的,教师应当设计适合心理课教学方案的情景活动,还要借助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内容的情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通过将情感融入学习当中,将教学内容作为开展活动的核心内容,进而体验到收获的快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通过角色分工扮演,了解学生情感体验

从大学情景体验式教学心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尤其是群体角色扮演,就像是简单的心理剧模式,其能够普遍使用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具有操作简单,参与度高的优势。通过在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中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能够有学习兴趣与欲望。教师在进行角色分工扮演之后,对学生的心理体验进行挖掘,不仅要对角色扮演活动中发生的事件进行详细的记录,还要组织学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阐述。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梳理教学目标与情景体验教学的联系。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的形式,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采取全新的思维方式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外部世界的实际情况。在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为开展交流学习体验奠定稳固基础。

2.3 促进学生交流与讨论,分享交流经验

在开展大学心理学课教学中,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可以采取建立学习讨论小组的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相关的教育人员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基本特点面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探究性较强的问题[2]。结合基本事实与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发现心理收获体验,得到与他人进行联系的要素,不断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大学生的心智不断成长。在辨证统一的过程中,使大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的方法,还能够提升知识才能,实现了全面发展的基础目标。

2.4 分析教学成果,提高内化应用

在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之后,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认知能力等不同的方面得到收获,还能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只有进入到真正的分析教学成果环节之后,才能够一目了然的看见心理课程学习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自评,并通过合理的审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为下一阶段的心理课程开展做好铺垫。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实施程序就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并不是一成不变与僵化的。心理课程教师也可以进行不断地调整,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在体验中得到升华与进步。大学心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构建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心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出人格健康、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也就意味着在大学心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实践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相关的教育人员要把控教育教学的规律与学生的基本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要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奠定稳固基础,在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逐步统一现实的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