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生命是一切智慧、力量、美好情感的载体,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命安全是人最基本的安全需要, 没有生命保障, 人的一切将毫无意义。一、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内涵
当前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有几种代表性观点: 其一, 从生命实践展开的角度, 强调生命教育的生活化,重视生命的照料、人际调适、社会能力和道德良心等情感的培养。其二, 从批判过度工具理性化的立场出发, 强调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藉敬畏与信仰上帝(神)安身立命,探索终极依归。其三,从轻视生命的事实出发强调生命教育的本体价值,教导学生珍爱与尊重生命。笔者认为, 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应从生命本体尊严和生命实践价值两方面来定位, 即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失落与痛苦,确认生意义与价值, 热爱自身生命, 尊重他人生命,维护自然生命, 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也便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大学生生命安全观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漠视生命的存在
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 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在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同时,却又走入了另一个怪圈,这就是精神的失衡,生命价值的缺失。我国目前的大学生中的确存在无视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情况,漠视生命存在不仅包括学校中教师不尊重学生,使学生受到的精神摧残和不平等待遇,也包括家长不顾学生的生命成长、急功近利。在繁重的学业压力、父母的殷殷期盼与严厉管束和教师的不公正对待之下, 大学生们的智能发展个性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长期在被漠视生命的环境中长大, 并且缺少相应的专门生命教育,许多大学生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法律意识,进而漠视生命的存在。
(二)大学生生命意义丧失
漠视生命存在和生命情感匾乏以及伤害他人的重要原因是教育中没有重视人, 没有生命意义的追求。尊重人,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不但应该教人生, 更应该教人生之义, 只有领悟人生之意,懂得生命意义追求的人才能更珍惜生命, 更好把握人生。
三、大学生生命安全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文教育的缺失
利学与人文之争是高等教育史上永恒的话题,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曾在很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而目前, 科学技术教育己经盛行, 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但现在过度强调科学技术教育后, 目前的学校大批量地培养各种实用的人才输送给市场, 大学成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工具, 高等教育领域内盛行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 许多大学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开设了许多“ 短平快” 的实用科目,这也成为许多学生填报志愿时首选的“热门专业” 。
大学人文精神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地位,实用性的教育目的己取代了精神教化的育人目标。上大学的目标就是将来能找份好工作,至于对道德观和生命价值观的关注就不很重视, 大学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人文教育课程,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不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学校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那么学生只能靠自己去寻求, 有些人就根本不去考虑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 这也就是造成大学生对生命漠视的原因之一。
(二)生命安全意识教育缺失
首先, 教材的内容应该体现对生命意义的关注。
其次,教材既要从理论的高度告知人的生命意义,又要看到生命意义的理解上是有层次的。再次, 生死教育不同于思想教育,也不同于心理教育。怎样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体系是需要研究的。我们应看到一方面生死教育、心理教育是比较容易通过德育的途径进人到现行的教育程序,另一方面, 也容易使生死教育、心理教育德育化,从而使它们再次重复德育教育中的弊端。
(三)社会变迁和价值观的转变
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是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及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因素之一。就客观因素而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导原因, 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观念、正当的个人利益观念、自强自立主体性观念的增强, 就促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主体型价值观的形成, 部分大学生功利务实的世俗型价值观的形成。从主观因素而言,价值观的形成是和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密切联系的, 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相比,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渐趋成熟, 他们自尊自立的主体意识觉醒,且异常强烈, 这个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自我,强调个性,追求独立。因此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念,他们讲求效率和务实,讲求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 一旦陷自变量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大学生对物质追求以外的精神追求就不很重看, 在功利主义的冲击下,伦理道德、公共道德观念已经不如从前那般深人人心。
( 四)生命的道德价值缺乏正确引导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物质生活无论是质量还是方式都不断地在变化,并得到充分地渲染与认同,这极易给青少年带来人生认知上的错觉, 以为只有站在万人之上的、有鲜花、有掌声, 或者紧跟着时尚的体验及享受的才是成功的, 才是值得追求的。
事实上, 人生是需要默默奉献的, 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处于默默地耕耘与付出,平凡地工作与生活之中的, 这样的人生依然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值得肯定的。我们不能指责自杀的正义与非正义、有罪与无罪、尽义务或悖义务,在他们自杀的复杂原因背后,实际上是寻求一种关爱、平等与尊严,只是他们不清楚他们所采取的这种方式是结束了自己鲜活的生命, 而仅仅以为是找到了他们想要的爱、平等与尊严。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在道德引导与道德关注方面应更注重人生价值的弘扬,个性化的、人性化的引导,真正的心灵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