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后金榜题名,在人们的赞誉声中,怀着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跨进了大学校门。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思想困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存在不良的心理反应,思想、情绪容易陷入矛盾中。一、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

大学新生经过高中三年的苦读,考上理想大学的目标十分明确。当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踏入大学校园时,人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美丽幽静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藏书颇多的图书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 一切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兴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会发现大学生活也蕴藏着许多烦恼,这里似曾相识却又截然不同:学习生活单调乏味,不过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宿舍人际关系复杂,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等,这些会使一些大学新生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他们感到困惑、迷惘、失望。

(二)独立感与依附感的矛盾

告别了高中时代,彻底摆脱了父母的约束,进入了较为自由、轻松的新环境,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渴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渴望独立。但由于现代家庭舒适的生活条件,入校前普遍生活在温室之中,家长对学生的生活包办无微不至;进人大学后,一些学生缺乏该有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不具备,一旦离开了父母,便好像失去了依靠,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心理有一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

(三)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冲突

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家庭背景、饮食习惯等因素差异很大。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不会换位思考。另外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能力,又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某种心理上的敏感、谨慎、戒备,以致形成闭锁心理。

(四)轻松感与被动感的冲突

中学阶段的目标是实际明确的,就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在高考压力下走出来的大学新生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会有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思想上也就容易产生懈怠情绪,与中学不同,大学的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自主性,它不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有些同学到了大学后就感觉失去了目标,在充裕的时间面前感到无所适从,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督促,学习上很被动,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大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给他们造成大学课程比较轻松的错觉,有的学生出现了困惑、不适应,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二、造成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原因

(一)学习方面的变化

在学习方面,首先是学习内容的改变。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对上未来的事很少考虑。大学里,考试成绩已经不是学习的航标,学习不再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经验、技能。正因为如此,大学里的学习内容不再以课本为主、以知识为主,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学习的要求很高。其次,授课和学习方式明显不同。中学的学习较为简单,只需要老师安排的进度和内容学习就可以了。而大学里上课时间少,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短,课后不再有老师的督促和指导,全屏自己管理学习时间。加上不少大学还有选修课,课程教室都不固定,这些都要求大学生有很强的自主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爱、关心、尊重等交往性活动的需要,在重要性上并不亚于对食物、性等生理需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人生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新生产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学时人际交往较简单,一心只读圣贤书是那时她们唯一想做的事情,同宿舍的舍友来自五湖四海,彼此陌生,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同时大学的人际交往不仅限于班级和宿舍内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至于社会上,面对这样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对大学新生而言是个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种考验。

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教育对策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作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有效地帮他们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考入大学后,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使得许多雄心勃勃的大学生容易缺乏前进的动力。作为辅导员应当帮助他们重新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规划,做好自身的发展规划,学会制定明确合理的发展目标,继而以此为主标杆,向下延伸细分出阶段性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检验目标是否已达成,总结成功或失利的原因,便于进一步调整目标。

(二)帮助学生学会用心交往

当代的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亲人的溺爱,自理能力较差,远离了家庭后,对新的环境适应往往缺乏一点的技巧。容易产生自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复兴情绪,面对生活的不适应,加强集体的支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让新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获得归属感和支持。

(三)建立良好的寝室关系

寝室是大学生休息和交流的主要场所,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上的距离越近,彼此之间越容易形成较为密切的关系。学校应努力为师生创设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把宿舍办成文明、整洁、舒适、温馨的大学生之家。多举办一些积极活泼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又能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协作意识。

(四)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强,涉及专门的理论和技术,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非常重要。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及时筛选出异常学生,对于心理异常的学生,密切关注,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韧不拔的心理品格,努力达到身心健康的水平,努力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陶继东. 高校大学新生需要完成六个转变[ J ] . 学习月刊,2007,3:11.

[2]朱卫国,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彭兰.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困惑及引导[J].广西高教研究,l999,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