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策是什么?良好家庭教育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家庭教育既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家长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更新不是说完全抛弃旧有的教育观念,而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根据人的成长发展的需求去规划设计家庭良好的教育氛围。
1.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精粹的教育思想,比如诚信克己、谨言慎行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还应在现代的家庭中占有牢固的地位。比如前面所提及的小许案例,家庭教育诚信缺失,使得他对父亲欺瞒工人的做法产生认同,从根本上就形成了一种歪曲的价值观: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做!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做食品结果做出了毒品、做药品结果把人治死等罔顾他人生命等的社会不良现象多如牛毛,以至全社会道德败坏世风日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会孩子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家务劳动是培养家庭责任感的最好契机。有学者做过统计,在现在的家庭,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的时间有一个多小时,而在以勤俭耐劳美名天下的中国人的家庭中孩子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每天却不足一刻钟!除去读寄宿学校无法参加家务劳动等的客观因素,有些家庭主动不让孩子承担家务。不做家务的孩子,其实一开始就丧失了独立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类似小许的父母大事小事全部包办,孩子根本没有自己担风雨的机会;而且当任何一点不好的结果出现的时候,父母又会适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知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理,所以,当需要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本能地选择了退缩和逃避。
2.家长应该具备心理学的基本常识,能尝试用心理学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比如家长要了解角色期待法。这是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试验已经证明,期望,以及因期望而产生的鼓励、信任,是帮助个人成长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家庭教育过程中,若是希望家庭成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常常对之抱以明确的期待。社会总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符合自己身份或社会地位的规范化的行为模式,而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这种规范化的行为模式,就可能做出有悖道德习俗风尚和社会传统的不恰当的举动。家庭有责任教导个体明确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3.家长还要不断学习。家长把孩子推给学校,不配合学校工作,致使孩子产生隋性,行为不规范。你看,孩子顶撞老师常用的一句话不就是“我爸妈都不管我,你管那么多干嘛?!”家长说,哎呀,我不是不理孩子,我这不是工作忙嘛!工作忙是一个回避学校质疑的经典借口,但实际上有些家长忙的是什么呢?忙于找麻将牌友,忙于“胡了!”家长们还疑惑:为什么我还得要学习呢?孩子不是有学校教吗?错啦!很简单的道理,孩子在不断求学成长,而作为家长肩负着引领孩子成长的责任,怎可原地踏步?因此要形成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观念。
4.家庭成员应形成合力参与全家教育。家庭成员之间应融洽相处,自由表达情感,注重知识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影响,为个人提供与社会交流和娱乐的机会。家庭活动组织严密、计划性强等都能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策是什么?良好家庭教育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家庭教育既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家长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更新不是说完全抛弃旧有的教育观念,而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根据人的成长发展的需求去规划设计家庭良好的教育氛围。
1.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精粹的教育思想,比如诚信克己、谨言慎行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还应在现代的家庭中占有牢固的地位。比如前面所提及的小许案例,家庭教育诚信缺失,使得他对父亲欺瞒工人的做法产生认同,从根本上就形成了一种歪曲的价值观: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做!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做食品结果做出了毒品、做药品结果把人治死等罔顾他人生命等的社会不良现象多如牛毛,以至全社会道德败坏世风日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会孩子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家务劳动是培养家庭责任感的最好契机。有学者做过统计,在现在的家庭,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的时间有一个多小时,而在以勤俭耐劳美名天下的中国人的家庭中孩子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每天却不足一刻钟!除去读寄宿学校无法参加家务劳动等的客观因素,有些家庭主动不让孩子承担家务。不做家务的孩子,其实一开始就丧失了独立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类似小许的父母大事小事全部包办,孩子根本没有自己担风雨的机会;而且当任何一点不好的结果出现的时候,父母又会适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知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理,所以,当需要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本能地选择了退缩和逃避。
2.家长应该具备心理学的基本常识,能尝试用心理学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比如家长要了解角色期待法。这是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试验已经证明,期望,以及因期望而产生的鼓励、信任,是帮助个人成长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家庭教育过程中,若是希望家庭成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常常对之抱以明确的期待。社会总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符合自己身份或社会地位的规范化的行为模式,而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这种规范化的行为模式,就可能做出有悖道德习俗风尚和社会传统的不恰当的举动。家庭有责任教导个体明确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3.家长还要不断学习。家长把孩子推给学校,不配合学校工作,致使孩子产生隋性,行为不规范。你看,孩子顶撞老师常用的一句话不就是“我爸妈都不管我,你管那么多干嘛?!”家长说,哎呀,我不是不理孩子,我这不是工作忙嘛!工作忙是一个回避学校质疑的经典借口,但实际上有些家长忙的是什么呢?忙于找麻将牌友,忙于“胡了!”家长们还疑惑:为什么我还得要学习呢?孩子不是有学校教吗?错啦!很简单的道理,孩子在不断求学成长,而作为家长肩负着引领孩子成长的责任,怎可原地踏步?因此要形成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观念。
4.家庭成员应形成合力参与全家教育。家庭成员之间应融洽相处,自由表达情感,注重知识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影响,为个人提供与社会交流和娱乐的机会。家庭活动组织严密、计划性强等都能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二)避免过多说教,重在创设环境
教育并非是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过程。不是通过听,而是依靠人个体作用与环境获得的经验。教育的任务不是讲解,而是在为人个体设置的特殊环境中预备和安排一系列有目的的文化活动主题。
为了使活动达到系统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等的目的,应该由学校在其中扮演文化活动策划带领者的角色。学校教育独有的优势,比如系统的教学资源,专职的教育管理者,能够开设课程等,更能帮助实现这一点。学校教育机构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简单的组织集会或考试并不能有效解决学生行为心理的个案。因此学校教育还必须同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联合在一起。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个学期组织家教宣讲团到各主要社区开设流动家庭亲子教育讲座。学校可以提供学生成长联系卡或建立“导师制”,一个导师负责几名学生,根据学生成长记录每个月一次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情况,同时把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情况做好记录以留备查询。学校的导师制建设不但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并且结合学生操行双月报制度开展,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学生操行双月报》和《致家长信》,对双月报还进行抽样分析。组织导师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导师还要撰写个案分析,每学年汇总教育经验编辑成册,就成为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校本教材。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亲切的,随时随地的,启蒙重于知识,模拟重于传授,因此,考虑定期举办家庭亲子教育交流会。家庭亲子教育交流会不单是一群家长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更主要的是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策划系列家庭亲子教育交流会如“告别不良家庭教育习惯”、“如果我是爸爸(妈妈⋯⋯)”创造亲子平等交流机会。还尝试了小品表演的办法,由学生演绎在家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折射出符合当今社会的家教思想内涵。
学校和社区作为媒介帮助构建“易子而教”的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模式。每个社区应该牵头建立本社区在校生档案,结合社区的家庭档案,把材料提供给学校,由学校挑选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两个或两个以上家庭互相交换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做可以丰富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后代的重要意义,放弃以往多头重视其实就是没有重视的空喊口号的做法,真正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培养专业的家教研究人员。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或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的成败不仅只关系到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21世纪的中国社会,家庭教育应该不再是个体行为而应是全社会的义务,我们要打破孤立的教育环境,改变不合时宜的观念,大胆尝试探索,促使社会真正成为一个教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