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先明确一下什么是教学情境?

情境一词在《中华词典》被解释为情景、环境。在《辞海》中情境被解释为一个人进行某种行动所处的特定背景,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那么什么是教学情境呢?关于教学情境存在以下定义:一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二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根据以上解释,笔者将教学情境中的“境”理解为一种教学环境,“情”理

小学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小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想象、注意、兴趣等各种心理活动积极作用的过程。所以情境教学法只有遵循各种心理现象运作的规律来创设情境,才有可能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那么如何围绕小学儿童心理特点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呢?

小学儿童的记忆特点及其对教学情境创设的启示

小学儿童心理学指出:带有学习动机与目的的教学活动可以刺激学生的记忆,在理解了记忆材料的基础上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创设与知识有关的活动、问题等需要学生行动起来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必须将相关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使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和动机进行活动。(2)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材料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化抽象为形象,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比较、综合、分析、类比等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记忆.教师可以先用口头语言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在欣赏完故事后想想每个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接着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来创设情境,给学生呈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历史小故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会更聚精会神,有利于记忆。接下来教师可以按照故事的进展、按照不同的故事人物将课文分成几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对每部分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故事的记忆。最后,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选择人物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上述3个小故事。通过自己积极行动,学生最终能够深刻地理解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语复述故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