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中词汇的灵活转义使用比比皆是,也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但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英汉词汇转义的对比上,就英语词汇转义的根源却很少有研究。而英语词汇丰富转义的构架,更多地可以用认知心理学的社会建构主义来解释。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的角度,探讨词汇转义的根源。
1 本义与转义的概念
翻阅英语辞典我们经常发现,英语辞典对单词的诠释洋洋洒洒.如长成的竹子,除了长长的竹竿外,还有婆娑的枝叶。竹竿如英语单词的本义(denotation),而其丰富的转义(connotation)就可比那婆婆的枝叶。本义与转义是英语词汇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Webster\’snew World Dictionary对它们做了如下定义:Denotation:the direct,explicit meaning or reference of a word or terra(p.368).Connotation:idea of notion suggested by or associated wim a word, p~ase, etc.in addition to its explicit meaning, or denotation: “politician” has diferent connotations from “statesman” (p.295)。从上述词典所提供的释义, “我们知道本义是词语公开的或字面上的意义.而转义则是一种引申的、隐含的意义,需要读者去感觉去意会。因此,转义具有不稳定,不明确和无限性的特点”,它与个体的认知心理发展过程和认知的构架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会因人的感情、经历、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
2 词汇转义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的代表人物皮亚杰(Piaget)认为:知识是由个人构建的,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意义,即建立他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另外一名建构主义的先驱者乔治·凯利(G.Kelly)提出的个人构念理论(personal—conslruct theory)认为:每个人都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寻求对周围世界的解释,从事自己的个人试验.建构假设,积极地寻求验证,从而建立起他对所处环境和所交往的人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个人构建。而每个人对世界的个人理解或个人构念都是建立在他个人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的。依据皮亚杰和凯利的理论推断,认知是个人已有知识和当前经验不断达到平衡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新到信息在大脑中经修正后契合并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顺应则是我们对原有知识的修正从而使能容纳新知识。英语词汇中丰富的转义词极大程度上是人们结合以往认识一一英语词汇本义⋯ 和新到信息在大脑中修正、契合并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所形成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环境或新环境下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天气词丰富的转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结合对特定天气自然现象的认识和个人的经验感受,将其适用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当中,使其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呈现别样的用法,体现英语语言的独有魅力。Freeze的本义是period of weather during which temperatures age below freezing point,冰冻期,严寒期。它可转义为:(cause a person or an animal to)stop suddenly;make or become unable to move,speak, or act, because of fear, shock, etc.(使人或动物)突然停住; (因恐惧震惊等)使得或变得不能活动,说话或行动;惊呆;吓呆(Oxford Advanced Lcal~er\’s English—Chinese D~ctionary:588) 请看一下转义使用的两例:
a.Annfrozewith terror asthedooropened silently.
门一声不响地开了。把安吓呆了。
b.The sudden bang froze us in our tracks.
突然砰的一声响,顿时把我们惊呆了。
在英文电影中,我们也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自: “Freeze!” 。它表示命令某人站住不许动。如在电影《海底总动员>中,当主人公小丑鱼Marlin(马林)看到儿子Nemo(尼莫)游向停在浅海处的船只时,担心的父亲焦急地命令儿子停下: “Freeze,Mr.!”其动词词组有:Freeze one。s blood/m ake one。s blood freeze:fill one wi山feelingsfearandhonor
使充满害怕,恐怖的感觉,如下例:
Th e sightofthemasked gunman mademybloodfreeze.
我一看见那个持枪的蒙面人就吓得浑身冰凉。
另外一例:
storm (n.)本义为:a rough weather condition with wind,rain,
and often lightening.在这个层面上,使用其本义的词无论在怎样的上
下文中,其意义均固定不变。请看下例:
a.Th eislanderswere warned thata storm was coming.
岛民们已经得到警报,暴风雨即将来临。
b.Theforecast saystherewillbe storms.
预报称将有暴风雨。
c.His proposal was metby a storm ofprotes t.
他的建议遭到激烈的反对。
d.Th eplaytooktheParis by storm .
该剧一下子轰动了巴黎。 ‘
e.We thought that they had decided not to get married but tIleir
quarrelwasjust a storm in ateacup.
我们想他们已经决定不结婚了。可是,他们的争吵不过是小题大做而已。
我们在阅读c,d,e三句时,其中的storm是人们结合暴风雨这一自然现象,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而获得的隐含义或联想义,用的是其转义。其形式可能是单词,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短语。这些语言生动地用于社会生活中,形成具有鲜明形象性的表达。
storm(v.)小义是:to be stormy;blow violently,rain,snow,etc.
如:
a.It storm ed so hard that all elec tricity went out.
风雨大作,全都停电了。.
b.After the argument, she stormed out of the house.
经过争论之后,她愤然离开。
c.Th ey storm edtheirwayin.
它门闯了进去。
d.Their only hope of victory was to storm the enemy camp at night.
他们获得胜利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夜间突袭敌军的营地。
e.He storm ed atmeforfiveminutes.
它对我咆哮了整整五分钟。
其中b,c,d,e四句中用的均为storm的转义。其他天气词的转义用法在英语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再如下两例:
A.Breeze:At the age of twenty, bookstore was a must for me, and
1 was a big book buyer.W hile after thirty, paying no attention to the
bookstore, I breezed into the beauty parlor next door.
二十岁的时候,有书店必逛,有书必买。三十岁之后,对书店视而不见,直接进了隔壁的美容院。
b.Thunder:What rights have you to thund~ at me like that?
你有什么权力大嚷大叫地威胁我?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其表达词汇有着丰富的转义用法。人们通过对这些特殊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将自身经验融入学习过程,成为积极的意义构建者和问题解决者。而这些转义词组成并丰富了英语词汇的构成,生动了语言的
表达形式,印证了认知心理学的社会构建主义模式。
3 转义的心理依据:联觉(Synaesthesia)从社会构建主义模式中的心理因素来说,转义词的盛行可归于联党(Synaesthesia)。Synaesthesia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涵义是:联党,牵连感觉,共同感觉。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对它作出的释义是: Sensation felt in part of the body when Mother part is simulated A process in which one type of stimulus produces a secondary, subjective sensation, as when some color e、-okes a specific
smel1.唐诗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常被用来注释Synaesthesia。一个闹字生动地将杏花怒放,争奇斗艳的热闹情景呈现眼前。一个“闹”字分明触动的是我们的听觉,但牵连的却是我们的视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暖暖的橘色” 、 “清凉的绿色” 靠我们的视觉分辨出的橘色和绿色却直接影响了我们身体的感觉。然而,联觉未必就一定是感官感觉的错位而获得的“通感”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类打通嗅觉和视觉的佳句毕竟有限,更多的却是i卖者阅i卖时视觉所牵连的形形色色的感官刺激,心理起伏或联想展开 而联觉的基础必然是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容量、想象能力和感悟水平一基于此,人们才得以在语言的使用中以心理因素为发散点,融入个人因素,将词汇的灵活使用极致发挥。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在英语中词汇的灵活转义使用比比皆是,也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但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英汉词汇转义的对比上,就英语词汇转义的根源却很少有研究。而英语词汇丰富转义的构架,更多地可以用认知心理学的社会建构主义来解释。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的角度,探讨词汇转义的根源。
1 本义与转义的概念
翻阅英语辞典我们经常发现,英语辞典对单词的诠释洋洋洒洒.如长成的竹子,除了长长的竹竿外,还有婆娑的枝叶。竹竿如英语单词的本义(denotation),而其丰富的转义(connotation)就可比那婆婆的枝叶。本义与转义是英语词汇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Webster\’snew World Dictionary对它们做了如下定义:Denotation:the direct,explicit meaning or reference of a word or terra(p.368).Connotation:idea of notion suggested by or associated wim a word, p~ase, etc.in addition to its explicit meaning, or denotation: “politician” has diferent connotations from “statesman” (p.295)。从上述词典所提供的释义, “我们知道本义是词语公开的或字面上的意义.而转义则是一种引申的、隐含的意义,需要读者去感觉去意会。因此,转义具有不稳定,不明确和无限性的特点”,它与个体的认知心理发展过程和认知的构架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会因人的感情、经历、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
2 词汇转义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的代表人物皮亚杰(Piaget)认为:知识是由个人构建的,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意义,即建立他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另外一名建构主义的先驱者乔治·凯利(G.Kelly)提出的个人构念理论(personal—conslruct theory)认为:每个人都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寻求对周围世界的解释,从事自己的个人试验.建构假设,积极地寻求验证,从而建立起他对所处环境和所交往的人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个人构建。而每个人对世界的个人理解或个人构念都是建立在他个人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的。依据皮亚杰和凯利的理论推断,认知是个人已有知识和当前经验不断达到平衡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新到信息在大脑中经修正后契合并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顺应则是我们对原有知识的修正从而使能容纳新知识。英语词汇中丰富的转义词极大程度上是人们结合以往认识一一英语词汇本义⋯ 和新到信息在大脑中修正、契合并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所形成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环境或新环境下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天气词丰富的转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结合对特定天气自然现象的认识和个人的经验感受,将其适用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当中,使其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呈现别样的用法,体现英语语言的独有魅力。Freeze的本义是period of weather during which temperatures age below freezing point,冰冻期,严寒期。它可转义为:(cause a person or an animal to)stop suddenly;make or become unable to move,speak, or act, because of fear, shock, etc.(使人或动物)突然停住; (因恐惧震惊等)使得或变得不能活动,说话或行动;惊呆;吓呆(Oxford Advanced Lcal~er\’s English—Chinese D~ctionary:588) 请看一下转义使用的两例:
a.Annfrozewith terror asthedooropened silently.
门一声不响地开了。把安吓呆了。
b.The sudden bang froze us in our tracks.
突然砰的一声响,顿时把我们惊呆了。
在英文电影中,我们也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自: “Freeze!” 。它表示命令某人站住不许动。如在电影《海底总动员>中,当主人公小丑鱼Marlin(马林)看到儿子Nemo(尼莫)游向停在浅海处的船只时,担心的父亲焦急地命令儿子停下: “Freeze,Mr.!”其动词词组有:Freeze one。s blood/m ake one。s blood freeze:fill one wi山feelingsfearandhonor
使充满害怕,恐怖的感觉,如下例:
Th e sightofthemasked gunman mademybloodfreeze.
我一看见那个持枪的蒙面人就吓得浑身冰凉。
另外一例:
storm (n.)本义为:a rough weather condition with wind,rain,
and often lightening.在这个层面上,使用其本义的词无论在怎样的上
下文中,其意义均固定不变。请看下例:
a.Th eislanderswere warned thata storm was coming.
岛民们已经得到警报,暴风雨即将来临。
b.Theforecast saystherewillbe storms.
预报称将有暴风雨。
c.His proposal was metby a storm ofprotes t.
他的建议遭到激烈的反对。
d.Th eplaytooktheParis by storm .
该剧一下子轰动了巴黎。 ‘
e.We thought that they had decided not to get married but tIleir
quarrelwasjust a storm in ateacup.
我们想他们已经决定不结婚了。可是,他们的争吵不过是小题大做而已。
我们在阅读c,d,e三句时,其中的storm是人们结合暴风雨这一自然现象,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而获得的隐含义或联想义,用的是其转义。其形式可能是单词,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短语。这些语言生动地用于社会生活中,形成具有鲜明形象性的表达。
storm(v.)小义是:to be stormy;blow violently,rain,snow,etc.
如:
a.It storm ed so hard that all elec tricity went out.
风雨大作,全都停电了。.
b.After the argument, she stormed out of the house.
经过争论之后,她愤然离开。
c.Th ey storm edtheirwayin.
它门闯了进去。
d.Their only hope of victory was to storm the enemy camp at night.
他们获得胜利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夜间突袭敌军的营地。
e.He storm ed atmeforfiveminutes.
它对我咆哮了整整五分钟。
其中b,c,d,e四句中用的均为storm的转义。其他天气词的转义用法在英语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再如下两例:
A.Breeze:At the age of twenty, bookstore was a must for me, and
1 was a big book buyer.W hile after thirty, paying no attention to the
bookstore, I breezed into the beauty parlor next door.
二十岁的时候,有书店必逛,有书必买。三十岁之后,对书店视而不见,直接进了隔壁的美容院。
b.Thunder:What rights have you to thund~ at me like that?
你有什么权力大嚷大叫地威胁我?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其表达词汇有着丰富的转义用法。人们通过对这些特殊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将自身经验融入学习过程,成为积极的意义构建者和问题解决者。而这些转义词组成并丰富了英语词汇的构成,生动了语言的
表达形式,印证了认知心理学的社会构建主义模式。
3 转义的心理依据:联觉(Synaesthesia)从社会构建主义模式中的心理因素来说,转义词的盛行可归于联党(Synaesthesia)。Synaesthesia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涵义是:联党,牵连感觉,共同感觉。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对它作出的释义是: Sensation felt in part of the body when Mother part is simulated A process in which one type of stimulus produces a secondary, subjective sensation, as when some color e、-okes a specific
smel1.唐诗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常被用来注释Synaesthesia。一个闹字生动地将杏花怒放,争奇斗艳的热闹情景呈现眼前。一个“闹”字分明触动的是我们的听觉,但牵连的却是我们的视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暖暖的橘色” 、 “清凉的绿色” 靠我们的视觉分辨出的橘色和绿色却直接影响了我们身体的感觉。然而,联觉未必就一定是感官感觉的错位而获得的“通感”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类打通嗅觉和视觉的佳句毕竟有限,更多的却是i卖者阅i卖时视觉所牵连的形形色色的感官刺激,心理起伏或联想展开 而联觉的基础必然是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容量、想象能力和感悟水平一基于此,人们才得以在语言的使用中以心理因素为发散点,融入个人因素,将词汇的灵活使用极致发挥。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4 转义的硬件探源
进社会、学校、家庭的整合,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社会要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给予充分的关心,学校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创建校园内的“学生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和家长一起加强对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培养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兴趣,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信息的“伙伴” 。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我们国情和高校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溶入各种网络活动中,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互联网在培养大学生的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高校校园网上创办的“学子在线” 、“聊天室”、“网上党校”、“网上论坛”、“博客la记”等栏目,以及网上的革命故事、革命电影、革命歌曲等,内容丰富多彩,吸引的大批网民登陆,访问量与日俱增。这些,都能使大学生网民在寓教于乐中章显个性、展示才华,收到了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的功效。这些已经成为网络道德教育中新的风景线。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英语词汇得以拥有丰富转义,对Synaesthesia的功能开发地如此成功,追根溯源与英语词汇灵活的词性转换(conversion)亦密切相关,它为联觉的实现,个人意义的构建搭起了广阔的舞台,为转义的构建设定了前提。再以“storm”为例,英语能够轻易的将它灵活用作名词或动词,因此就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中演绎出了一系列精彩的转义。天气词之外,这样的例子同样数不胜数。反过来对于汉语来蜕,它不如英语那么重视词性,汉语的词性也相对单纯,不存在那么多的变化。但应该承认的是汉语也有词性转换, “春风又绿江南岸” ,其中的“绿”就被当做动词来使用。
总之,若把联党比作词汇转义的软件,那么词性转化则是词汇获得转义的硬件,而认知心理学的社会建构则是桥梁。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认知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对英语词汇转义的构架具有强大的诠释力。转义的构建是人们在旧有知识,即词汇本义基础上,融入个人体会和经验,在大脑中修正、契合并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所形成的产物。从认知心理上来说。它与人们多种感官的交互作用,并和由此激发的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英语词汇灵活的词性转换所提供的硬件也是不可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