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表扬学生是一项技术,那么如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技术、方法来表扬学生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扬是对学生优点、美德或成绩公开赞美的一种激励手段。它作为一种有声的“阳光”操作工具,应发自教师的心灵深处,是情感态度自然而然的流露和表现。笔者以为,只有在真诚、具体、准确、合理以及适时的基础上,表扬才能发挥其固有的魅力。
一、表扬要注重内容,不可流于形式
表扬是对好人好事、学习进步、思想上进等进行的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赞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与发展可能性,有着独立的人格、巨大的潜能和个性,因而,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寻找他们微不足道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但盲目地、不具体地进行表扬,只能淡化学生的是非标准,起不到激励作用,被表扬者也不可能成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楷模。有一些教师对表扬几乎不假思索,信口而出,这种廉价的、流于形式、不重内容的表扬是不可取的。
二、表扬要注重效果,避免学生产生功利行为
表扬理应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但若无节制地滥用,就会适得其反。在一些学校、一些班级,表扬成了一种功利色彩较浓的专利品。个别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不是千方百计想法讨好老师,就是找托“演双簧”,以考试作弊手段换取“学习进步”的表扬,以自丢自拣等就获取“拾金不昧”的赞美。对这些带有功利色彩的“好人好事”不作分析地表扬,会使学生计较名利得失,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因老师不公正而自暴自弃,进而发展到不愿接受老师的授课。作为教师,及时表扬的应该是学生身上的先进的思想和行为,肯定受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巩固、发扬,促进受表扬者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不仅起到激励个人,教育大家的目的,更有效地带动集体前进,构建和谐班集体。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核心提示:表扬学生是一项技术,那么如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技术、方法来表扬学生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扬是对学生优点、美德或成绩公开赞美的一种激励手段。它作为一种有声的“阳光”操作工具,应发自教师的心灵深处,是情感态度自然而然的流露和表现。笔者以为,只有在真诚、具体、准确、合理以及适时的基础上,表扬才能发挥其固有的魅力。
一、表扬要注重内容,不可流于形式
表扬是对好人好事、学习进步、思想上进等进行的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赞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与发展可能性,有着独立的人格、巨大的潜能和个性,因而,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寻找他们微不足道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但盲目地、不具体地进行表扬,只能淡化学生的是非标准,起不到激励作用,被表扬者也不可能成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楷模。有一些教师对表扬几乎不假思索,信口而出,这种廉价的、流于形式、不重内容的表扬是不可取的。
二、表扬要注重效果,避免学生产生功利行为
表扬理应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但若无节制地滥用,就会适得其反。在一些学校、一些班级,表扬成了一种功利色彩较浓的专利品。个别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不是千方百计想法讨好老师,就是找托“演双簧”,以考试作弊手段换取“学习进步”的表扬,以自丢自拣等就获取“拾金不昧”的赞美。对这些带有功利色彩的“好人好事”不作分析地表扬,会使学生计较名利得失,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因老师不公正而自暴自弃,进而发展到不愿接受老师的授课。作为教师,及时表扬的应该是学生身上的先进的思想和行为,肯定受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巩固、发扬,促进受表扬者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不仅起到激励个人,教育大家的目的,更有效地带动集体前进,构建和谐班集体。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三、表扬要注意尺度,让其返本还原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尺度问题,如果过了头,就会“过犹而不及”,表扬学生要注意客观、公正,不应以自己的好恶进行不切实际的表扬。如:一位班干部星期一午休时修理凳子恰巧被老师碰见,老师就在下午班会上大肆表扬,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没想到学生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向老师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后来静下心来一想,作为班干部应该起表率模范作用,只需提一下,倡导一下,而不应大肆渲染,超出了表扬的尺度,小题大做。所以,把握好表扬的尺度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要大加表扬;在什么情况下要略作表扬;在什么情况下可暂时不予表扬,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门艺术。有时如果你的表扬一再失真,夸大其词,就会闹成笑料,学生则产生消极情绪;或你没有真正发现学生的亮点而仓促表扬,含糊其辞,同样起不到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表扬这一激励手段时,必须把握好尺度,做到表扬及时、准确、合理。
四、表扬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
教师在长年累月的教学工作中,或多或少内心深处总是喜欢或偏向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对学优生的表扬相对多一些,而对学习靠后的学生总是吝啬表扬。其实,作为教师而言,表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不失教育的真正内涵和初衷。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一旦发现他们有亮点,就要一视同仁给予善意的赞扬,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但表扬也要“因人而异”,如果对学优生表扬过于频繁,就会引起学优生自我优越感,而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就会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使表扬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而对学困生来讲,由于成绩不好,较少受到师生尊重,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同学当中抬不起头,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教师如给他们一些鼓励,他们会从内心感激老师,并把这种感激化为动力,促使自己遵规守纪,认真学习。
五、表扬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中学生时期是从依赖性到独立性,从幼稚性到自觉性发展变化的时期,由半成熟、半幼稚向基本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心理上和生理上急剧变化可塑性很大的时期,更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对他们不同的事迹,不同的行为,用不同的方式适当地
进行表扬,从而让教师的这种表扬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有时当他们学习上有一点进步时,他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旦得到表扬,他们内心高兴的同时又会有心理负担,担心自己的学习会下降,担心以后可能不会再受到老师的表扬,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因而会更忧虑、内向,因此,对这些学生的表扬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在适当的场合、采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得体鼓励性质的表扬。而对于那些性格很外向的学生而言,对他们的表扬言词则宜少不宜多,多注重引导,使其能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表扬只有注重效果、把握尺度、适时适地、因人而异、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才能展示出激励的效果,而不至于让表扬成为教育美丽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