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激励艺术

陈震 李运栋

管理心理学认为:通过激励管理班级,可以巧妙地给学生造成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在班级管理中,激励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班主任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1.信任激励法。信任是人的价值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奖赏,作为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信任,不能信任一部分,怀疑一部分,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特别是犯过错误的学生,更应该信任,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之建立起一种被信任感,这样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情感激励法。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一种复杂的、丰富的内心体验,是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教师的情感一旦和学生的意志融为一体,就会激起相同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意图极易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产生成倍的干劲和主动精神。因此,班主任要主动和学生接近,疏通感情传递的渠道,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采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情感激励法,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该怎样做而不该怎样做,使之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3.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使人受到鼓舞,干劲倍增,树立了榜样,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榜样适合青少年学生善于效仿的心理特点,它是一面旗帜,引导人们前进。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榜样激励学生,这比说理教育更有说服力,号召力。班主任要及时树立那些刻苦学习、品德高尚、思想进步、成绩突出的学生为榜样。榜样要有学生基础,为学生所公认,榜样要真实可信,树得起,立得住,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学生中宣传榜样时要实事求是,既不要埋没其成绩,也不要牵强附会,凭空拔高,搞“锦上添花”。

4.目标激励法。在班级管理中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目标看得越重要,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目标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因此,设置目标时要科学、合理、可行。可采用“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分别设置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总目标使学生看到光明的前途,感到有奔头,阶段性目标使每个学生感到切实可行。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高低适中。目标过高,学生感到可望不可及,令人望而生畏,起不到激励作用;目标太低,轻而易举即可实现,没有挑战性和吸引力,令人失望,也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在设置目标时,不能忽视个人因素,可根据优、中、差等几个档次设置,让每个学生都有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目标,使每个人在感受成功的喜悦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思想,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一名班主任就得要学会动用符合“快乐教育思想的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鼓舞其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合格人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