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需要服用药物来治疗疾病, 由于患者存在思维活动、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 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常出现拒服药物的现象, 给护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具体分析影响患者服药的不良心理, 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可使患者配合护士完成药物治疗。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否认有病, 无自知力
许多患者因精神症状的影响, 对自身的精神状态缺乏正常的判断能力(无自知力), 认为自己没有疾病, 常常拒绝住院治疗, 更不愿服药治疗。对这些患者应耐心劝说, 以其失眠、躯体等某方面的不适为由, 劝其服药, 患者往往能接受,从而配合治疗。如劝说无效, 可建议医生给予其他治疗方法。
2 疑心被害
有的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的支配, 认为医务人员和家人、邻居、同事等串通一气害他, 给他吃的饭、喝的水里下毒害他, 认为给他吃的药物是毒药, 因而拒绝服药。对这类患者可让其先看其他患者服药, 再让其用同样的用具服药, 尽量打消患者的顾虑, 督促其服药。
3 认为自己的病已好, 不需要再服药
有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病情已经恢复, 认为不需要再服药了, 就自己停药。这时, 护士应针对精神疾病易复发的特点, 做好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应坚持服药2-3年, 并告知再次复发的先兆, 让患者做好准备, 避免疾病再次复发。
4药物副反应
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头晕、口干、便秘、发呆、发抖等不良反应, 致使患者不愿再接受治疗, 对此, 护士应耐心解释,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去接触患者。告知患者这些不良反应是暂时的, 一般在服药剂量较大时才会出现, 这些不适可以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适应, 有的不适可在减药后消失, 同时把患者的这些不适及时向医生反映,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药物,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5怀疑护士给错药物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多次住院、对自己疾病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药理知识、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患者。遇到这种患者, 护士应认真核对医嘱, 并把核对结果告知患者, 如有加药或者减药的情况则向患者说明, 做好解释工作, 不能简单粗暴对待, 更不能呵斥患者, 要使患者乐于接受治疗。
6对药物的不信任
由于精神疾病复发率较高, 患者遇到恶性刺激和自行停药后易复发, 久之, 患者对医院、对药物、对预后产生不信任感, 所以不主动服药, 出现藏药行为。这时, 护士应针对情况做好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知道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对治疗和预后有消极情绪的患者, 应做好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排斥新药
有的患者认为, 以前住院吃的什么药物, 这次住院还应该服用这种药物, 对换用其他药物产生排斥心理。对此, 护士应告诉患者, 用药是医生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用药, 病情表现不同选用的治疗方法也可能不同,尽量使患者理解并配合治疗。
8其它
有个别患者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用药后出现药疹、发痒等, 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改用其它药物或减轻剂量能缓解症状。有的药物能引起肥胖、反应迟钝等, 使患者感觉在社会活动中个人形象受损, 不愿服药。对这些患者应督促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帮助安排合理膳食, 劝其少吃零食, 促进其体型恢复。
总之, 精神病患者拒服药的原因很多, 只要在临床工作中细心观察, 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对策, 患者一般都能顺利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