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活动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护理工作者以丰实的专业知识与娴熟的护理技术,成功有效地配合医师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在分析总结这些成功经验时,我们发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抢救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加强护士的心理压力训练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护士经过有效的心理压力训练,才能够承受住紧张、复杂、辛苦的医疗护理工作,担负起抢救危重患者的工作任务。
1 护士在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心理压力
每个护士在抢救危重患者工作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压力( 心理负担)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其工作的紧张性、复杂性,给护士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压力。此时,护士的思维高度地集中在患者的生死安危上,容不得半点分心和疏忽大意。在配合医师抢救过程中,护士消耗了大量的脑力与体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承受这种心理压力的。对于未经心理压力训练的护士,在紧张而劳累的抢救工作中,易产生疲劳、烦躁心理,从而影响护士的思维活动及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其二,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也会使护士的心理产生种种压力。如患者发生意外、外伤、休克、心脏骤停等情况时,护士迅速地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抢救工作中,并日夜监护、严密地观察病情、进行精细的护理,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的治疗工作。如遇上与医师、家属配合不好,或药物及医疗设备跟不上等问题时,护士的心理压力会增加,情绪与情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工作进程。
第三,危重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快,造成护理工作可控性和预测性程度低,致使护士思想紧张,扰乱其正常的心理活动,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面对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快”是成功的关键,“忙”是必然现象,护士是否适应这种紧张,是决定抢救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最后,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与护士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着密切的相关联系。个体耐受的心理压力的不同,也体现出了个人的应激状况的好坏: 应激状况良好者,有利于作出积极的反应,使其精力集中,能在抢救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紧张而有序的开展工作; 反之,则会导致精力的耗竭而慌张、混乱,甚至失去信心。
2 心理压力训练,解除心理压力
2. 1 坚定“抢救工作必胜”的信心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信念和信念体系,是人们行为中最有力、最复杂、最高级的动机; 在信念充分发展并具有内容时,所有其他动机都服从于信念[1 ]。因此,坚定的信念是护士能承受巨大压力的根本要素。要坚定信念,平时需要开展敬业、责任心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忠诚于护理事业的观念,认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而光荣的,从而全力以赴投入抢救并争取胜利。
2. 2 培养积极的情感,积累压力经验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出人的创造性,使其以惊人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克服困难。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大大妨碍工作的完成。因此,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是使其能够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对心理压力承受力的大小,不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磨练逐渐积累的[ 2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经常接触患者,加强护患沟通,多参加抢救工作,使心理逐渐适应紧张的抢救工作的需要,从而增强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并在抢救工作中进行情感和情绪方面的压力训练,积累并掌握在“快”和“忙”的情况下稳定情绪、克服心理压力的经验。其次,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加强国内外新的护理知识的学习,进行参访学习,取他人之所长,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适应能力。
2. 3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打好应对心理压力的基础护理专业知识是护士在抢救危重患者工作中成功运用具体方法和措施的保障。护士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专业知识,为抢救工作中的病情观察、分析、判断、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可使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增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抢救工作以及患者康复等方面的质量。所以,护士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作基础,方能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工作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妥善的处理,而不致延误抢救的时机。因此,护士通过平时的学习和训练,积累知识,多练基本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认识的能力,使心理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_2. 4 加强意志锻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了争取抢救工作的胜利,要求护士在各种矛盾和困难面前不为所动,能忍受连续工作下的疲劳和体力、脑力的消耗。因此,坚强的意志成为护士承受心理压力的内在力量。护理工作是24h 值班制,长年累月倒班、生活无规律,会较大地影响身体素质。护士平时要多参加体育活动,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适应于劳累和重压,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平衡,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增加心理耐受力。总之,只要坚持不懈,从信念、情感、智力和意志等方面加强护士的心理压力训练,每个护士的心理能量就会增加,进而能够承受住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