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可见者不多,关于某类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的论文更难寻找。这里搜索一篇护理心理学论文,论文标题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02~2006年收住我院内科的住院患者,年龄56~82岁,男89例,女11例;100例中97例经治疗护理病情好转,3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
1.2 诱发因素和突出的心理状态老年冠心病患者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饮酒过量、劳累、饮食过饱、愤怒、恐惧、兴奋、悲伤、激动等情绪波动。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孤独、焦虑、怀疑、悲观、绝望S种类型,通过与患者的交往,消除各种不良刺激,发挥药物和精神两方面的作用,使患者在最佳的心境中接受冠心病的治疗与护理。
2 心身护理
2.1 孤独心理这类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需有一个适应过程,急性期患者须卧床休息,患者往往会产生孤独感。护理方法应以热情、关心、帮助为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语言和蔼可亲,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要热情、关心、帮助,以护理人员自身的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其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躯体疾病的康复。
2.2 焦虑心理 由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缓解常常产生焦虑心理,当心律失常发作频繁时,患者更是顾虑重重、心神不定,影响睡眠和情绪,从而加重原有病情。护理方法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坚持按时服药,及时向患者662传递治疗效果,分析症状,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2.3 怀疑心理因冠心病反复发作,患者对自己所患冠心病抱怀疑态度,怀疑所服药物是否对症、自己的病能否治好,做各种检查不积极,情绪低落、烦躁。护理方法以关心、鼓励、疏导为主。护理人员在生活上多关心,向患者分析病情以及治疗检查的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使这类患者达到疾病恢复好转的目
的。
2.4 悲观心理 由于冠心病常有反复,特别是老年患者多见,常表现情绪不稳定,对所患疾病能否治好失去信心。因此,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躯体不适加重,心绞痛发作频繁,多伴有失眠、食欲不佳、精神差。护理方法以关心、疏导、体贴、爱护为主。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主动关心患者生活,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使其改变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5 绝望心理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常常反复发作,加之亲友体贴关心不够,从而丧失坚持治疗的信心,产生绝望感。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拒绝打针服药。护理方法以关心、帮助、安慰、鼓励为主。护理人员应多抽时间与患者谈心,与患者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安慰、精神调养和生活指导,鼓励患者要振作起来、勿泄气,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好转。除以上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方针外,还应注意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冠心病应给予低脂、低盐、高维生素的饮食,切忌食过量的鱼肉或暴饮暴食。这样,对预防冠心病发作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