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幅度提高,且治疗效果差,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因此,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十分重要,它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很有必要。据一些临床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反应,而且能直接产生治疗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现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100例肿瘤住院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肿瘤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
1.1 否认、焦虑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诊断为癌症时,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往往以否认的方式来对待这一突如其来的可怕现实。伴随而来的是焦虑,表现为恐惧、失眠、食欲下降等,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是否正确,这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不利,会错过早期的治疗时机,而影响治疗效果。
1.2 愤怒、悲痛当患者承认和接受了诊断之后,会感到世问一切对自己不公平,而无限悲痛、愤怒,容易生气.有时以各种理由无端与亲人及周围人吵闹,对任何事情都感到不顺心,看不顺眼,认为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委屈他.有些患者对医生、护士不满,甚至采取敌对态度拒绝治疗。
1.3 幻想对于缺乏医疗知识的人,对正确的科学治疗方法采取不信任态度,而盲目的.毫无目的地四处求医,幻想着有什么灵丹妙药能立即治疗好疾病。
1.4 沮丧、抑郁随着病情的发展,如疼痛加剧、不能进食、呼吸困难及治疗效果不佳及其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等,有些患者产生沮丧,变得抑郁、失望,就会产生拒绝治疗甚至轻重的念头。
1.5 精神颓废和崩溃有些患者觉得治愈的希望不大,而变得精神颓废,而有的患者因承受不了精神打击而致精神失常,往往多见于4o岁左右中年人。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幅度提高,且治疗效果差,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因此,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十分重要,它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很有必要。据一些临床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反应,而且能直接产生治疗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现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100例肿瘤住院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肿瘤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
1.1 否认、焦虑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诊断为癌症时,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往往以否认的方式来对待这一突如其来的可怕现实。伴随而来的是焦虑,表现为恐惧、失眠、食欲下降等,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是否正确,这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不利,会错过早期的治疗时机,而影响治疗效果。
1.2 愤怒、悲痛当患者承认和接受了诊断之后,会感到世问一切对自己不公平,而无限悲痛、愤怒,容易生气.有时以各种理由无端与亲人及周围人吵闹,对任何事情都感到不顺心,看不顺眼,认为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委屈他.有些患者对医生、护士不满,甚至采取敌对态度拒绝治疗。
1.3 幻想对于缺乏医疗知识的人,对正确的科学治疗方法采取不信任态度,而盲目的.毫无目的地四处求医,幻想着有什么灵丹妙药能立即治疗好疾病。
1.4 沮丧、抑郁随着病情的发展,如疼痛加剧、不能进食、呼吸困难及治疗效果不佳及其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等,有些患者产生沮丧,变得抑郁、失望,就会产生拒绝治疗甚至轻重的念头。
1.5 精神颓废和崩溃有些患者觉得治愈的希望不大,而变得精神颓废,而有的患者因承受不了精神打击而致精神失常,往往多见于4o岁左右中年人。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性地开展, 理护理
2.1 以乐观态度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医护人员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影响患者,使其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对患者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是不妥当的,会引起患者猜疑,一旦知道真相,就会对医护人员和家属产生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
2.2 从精神帮助患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患者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问里忍受着比较大的精神压力和躯体损伤,故医护人员应把治疗计划、实施步骤及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向患者交代清楚,使患者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若一旦出现严重治疗反应,并且超过患者事先想象的严重程度时,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多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实践证明,从精神上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会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一定程度上减轻的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2.3 实施专业化心理护理模式传统的心理护理一般是由医护人员兼职来做的,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护理模式对人员数量与素质的要求较高,全面实施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开展心理护理工作仅仅靠现行的医护人员开展日常作业中兼职的模式是不能完全胜任的,还应在医院中设置专职的心理护师,来具体研究从事这一工作。
3 讨论
3.1 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一方面产生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带来的焦虑,治疗措施带来的痛苦,对死亡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另一方面产生于角度转换的不适应性。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解释是: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患者特有的心理和反应。心理问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疾病产生。癌症患者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和精神应激情况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 。
3.2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癌症患者必定会经过无法接受患病事实、心理沮丧的阶段,不过在得到家人亲友的支持,并且经过适当的辅导后,多数最终都能克服这种心理,积极寻求治疗。为帮助癌症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应该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受,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证明,患者情绪乐观,各级配合治疗,能正确认识疾病,就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