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学课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应用素质课程,为了适应教育部提出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选取部分章节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拟通过使用该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心理治疗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解决。1 心理治疗学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并逐步被认为是一种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的教育模式。指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选择若干案例,组织学生认真研读、分析和讨论,从中找出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归纳提炼,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心理治疗学是一门临床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通常开课较晚( 第6 或7 学期) 。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长久以来,心理治疗学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口耳传授的单一教学法,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现实,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就业后根本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提高心理治疗学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已迫在眉睫。事实证明,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心理治疗学授课中开展案例教学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心理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2 心理治疗学课开展案例教学的难点分析

相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在心理治疗学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虽有一定改善,但在案例、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均遇到了困难,这与一些研究结果相符。

2. 1 经典案例缺乏案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其质量的优劣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目前缺乏统一的心理治疗案例分析教材,授课中所采用的案例大都来源于教科书,案例数目有限,一般一个治疗理论配有一个案例分析,且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与时代发展略有脱节,造成学生们讨论分析的兴致不高。因此为了保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能获取第一手资料、更贴近实际的案例值得研究探索。

2. 2 心理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关系。教师是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设计者。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发现,如果授课教师对心理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各种心理治疗方法不能融会贯通,对运用讨论式教学的技巧不够熟练,课堂上根本无法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和交流,就会出现冷场、提前“刹车”的尴尬局面。

2. 3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课堂上依赖教师的习惯,在具体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对案例虽然很感兴趣,但是阅读后却不能自觉地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取而代之的是静静地等待教师去点拨、去提示,即使讨论也不主动发言,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甚至存在大量“搭便车”的行为。总之,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使得心理治疗课开展案例教学法遇到困难。

3 对策分析

为了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改进案例教学效果,本文从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三因素入手,提出对策。

3. 1 加强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案例是教学的载体,开发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好的案例应该是既与教学目标相符,又贴近社会现实的真实案例。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较大,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一,身边偶尔会发生一些与当事人的不健康心理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果能将这些事件重新整理汇编成心理治疗的案例集,那将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首先,高校应该成立一支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学课案例研发团队,并诚邀相关医院的精神心理医师或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治疗师参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的、可操作的新鲜适宜的优质教学案例。这样既能保证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又贴近社会生活,满足了专业学生的需求。其次,高校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相关医院的精神心理科或者是心理咨询机构实习、进修培训,以便获取第一手案例资料。

3. 2 加强对案例教学师资的培训开展案例教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重要保障。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观摩教学等活动,实行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培训方式; 也可以通过外派与内请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和完善案例教学法的教师队伍。培训内容除了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普及与外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授课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力和控制力,注重授课的策略性。首先,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转换角色,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案例的呈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教师阅读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案例问题的设计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由易入难的方式提出,并在每个问题呈现之后给学生们留出充裕的思考时间,等等。

3. 3 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案

鼓励教师不再以期末结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尺度,考核应该分散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酌情给出相应分数,争取做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自己,并通过提交自评报告的形式,促进学生自我认识与提升的动力。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方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该教学法在心理治疗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共同努力,更需授课教师的关注和探讨,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可以更好地被学生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资本,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支撑。只有具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