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校沟通是高校育人组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方式,学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与诉求,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对学生的管理。家校沟通是否能良好的开展,取得有效的结果,受辅导员老师和家长双方面的影响。而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而言,借鉴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构建良好的关系,对家校沟通会起到更为积极的把控和推动作用。一、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家校沟通的关键

在辅导员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重点是关系的建立。从学校的角度来讲,辅导员老师与家长联系,主要目的在于更多、及时的了解学生情况,以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但是“情动而后理顺”,除了部分家长能主动配合,很多家长的反应可能是冷漠或者防御的。尤其在大学阶段,大多数家长可能会过度信任学生的成熟程度,而忽视家校互动的必要性,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调整心态,去努力化解家校互动中的隔膜,努力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辅导员老师与家长沟通要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意味着平等,不论对待何种身份地位、文化程度的家长都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家长,与其沟通时更需要耐心和诚挚;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即对家长的各种负性态度,如冷漠、防御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无条件接纳,避免内心产生的排斥情绪,一旦辅导员老师产生排斥情绪时,会自然影响到行为表现;尊重意味着礼貌,无论面对何种态度的家长,辅导员老师始终需要以礼相待。尊重意味着信任,一般而言,家长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很高的期望,但是辅导员老师与家长沟通要遵循共情的原则。首先,尽可能站在家长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态度与方法,适当地提出一些建议。其次,想家长之所想,对沟通中家长可能关注的问题如专业就业前景、本专业几年来就业率、学生个人发展、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要结合以往家校互动经验进行充分准备。

辅导员老师与家长沟通要遵循积极关注的原则。要将学生在学校的闪光点反馈给家长并辅以具体事例的说明。即便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老师也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积极资源,以问题的解决作为沟通的重点,同时要相信每个学生内在都有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

二、注重家校沟通中的沟通策略

倾听策略,倾听对于建立积极的家校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尊重、共情、真诚、积极关注无一不需要在倾听中得到最直接的体现。例如,对家长认真耐心、不随意打断的倾听本身就传达出尊重他人的积极信息。在倾听过程中,强化家长所提及的积极信息将引导谈话对积极资源的挖掘。

具体化策略,具体化就是帮助沟通对象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所体验到的情感等等。对于家长谈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使用具体化的方式将问题深入下去。同时,具体化还可以使辅导员老师的表达更为准确清晰。

开放式提问策略,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提出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被提问者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回答,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到学生的相关信息。如辅导员初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使用开放式提问,获取更多的学生信息,之后从中进行梳理,选取对我们有用的内容。

三、家校互动过程中,注意沟通的要点

辅导员老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可以围绕学生身上的突出问题或者从家长关注的方面来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及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如学生在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寝室关系问题,辅导员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就可以围绕学生的亲子关系、社会交往情况、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等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

除此之外,为了更有效率地把握学生的情况,辅导员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重点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家庭结构及家庭基本状况,具体包括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成员职业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等;学生的成长经历,尤其是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重大事件,具体包括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学业或人际关系的重大挫折等;亲子关系,具体包括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频率、沟通内容与状态等;既往病史,如慢性疾病病史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