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员和群众心理认同增强党的群众工作实效性现在党的工作的各个层面,是党的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党发展建设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作用。为努力实现建党一百周年和建国一百周年的新的宏伟目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分析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加深对群众工作的深入领会,在工作实践中充分把握群众工作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好群众工作,对促进党员和群众在心理上的认同,提升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党长期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有自己独特的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方式和方法,但随着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观和意志多元化,使得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辅生出新的矛盾倾向,同时,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的变化。因此,传统的群众工作思维和方式方法己难以适应目前形势的要求,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面对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变化,面对党本身呈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和群众状况尤其是心理上的新变化,研究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心理因素,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手段,使党员和群众在思维、行为和意志观念上相互认同,从而改善党员和群众的心理水平和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一、党员和群众的心理

党员是党的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执行者和党的形象的有效传播者,党员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群众工作的开展程度,对党的群众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既是社会中的人,又是党的群众工作中的执行者,党员的双重社会属性决定了作为党员,其不仅要具备自然人的健康心理的基本标准,即拥有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正确的自我定位,在心理上真正认同党章对党员的定位,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

开展党的群众工作,工作对象是群众,把握群众心理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保障。群众心理包括群众的现实需要、情绪状况、对于党的角色期望与评价以及群众对政策措施的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群众传统心理的基础与核心,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性因素对于党的群众工作的进行与展开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在群众传统心理中也存在小生产者心理、因循守旧心理、迷信心理、权威崇拜心理、法治意识的缺失等等一些消极因素,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与现代社会相悖的心理倾向,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许多难题和阻碍,这些是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必须对其给予充分重视的关键性因素。

二、党群心理认同,提升群众工作实效性

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把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既是党为民执政的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党执政为民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当前密切党群关系面临着新考验,我们应当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实现党和群众之间的心理认同,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党和群众的相互认同需要党员、干部、群众对于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社会角色、群众的地位以及社会的发展方式等方面,持一致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达到党和群众之间互相肯定,互相接受,互相理解。

(一)让群众了解党。从避免脱离群众入手,发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群众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化活动,到群众中去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党的宣传和政策的制定、执行,让群众了解党的历史、性质、宗旨、任务,了解党在面对具体形势、具体问题时所持有的立场和态度。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是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党的一切政策、措施都是以符合群众的意愿、以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只有让群众充分了解这一点,他们才会衷心拥护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让党了解群众。要走进群众中去才能开展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调查研究,以实际行动和举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群众的所思所想,群众的需要、意愿、期待,群众的情绪、情感,群众的意见、建议等进行深入了解。要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保证群众有说话的地方,有交流的平台,有排遣的渠道。要让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得到及时有效的传达,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实现和维护。

(三)党群心理互动,进行换位思考。实践证明,换位思考对做好群众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做到换位思考,往往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的质量高低和成效好坏,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党员要学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讲话和做事,才能有为有位,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换位思考就是要从“俯视”的位置换到“平视”的角度,以百姓的直觉而不是官员的目光来观察来思考,体谅百姓的疾苦,同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真切感受他们的苦乐冷暖,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愿,带着感情做工作,诚心诚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另外,我们还鼓励、引导群众进行换位思考。让群众以党员、干部的身份去思考问题,可以使他们突破“小我”的局限,从宏观的层面上看待党和党的工作。换位思考不仅仅能够让党更好地了解群众,也能够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党,从而增进党群之间的团结,实现党群心理认同,促进党的群众工作开展。

总之,我们党来自于群众、植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我们党所具备的诸多优点,以及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的人格魅力,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民群众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党和群众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可以有效弥补双方自身的不足,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最终实现党员和群众心理认同,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