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承受着社会压力带来的精神负担袁还要经历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烦扰袁在压力和成长面前袁一些相对脆弱的学生就难免陷入心理危机。 学校是一个集聚学习尧生活的大环境袁心理危机发生在校园领域更具有传播性袁容易给校园秩序带来混乱。 因此袁正确识别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的一种失衡状态。 当危险事件或者强烈刺激作用于个体时袁这种威胁和挑战超出了正常人的身心健康范围袁进而引起认知尧情绪尧意志和行为的功能失调。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校的中小学生由于其特定的角色尧所处环境和身心特点在学业尧人际交往尧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心理危机。 中小学生因时间尧地点尧事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心理危机袁如学业危机尧情感危机尧人际关系危机尧生活危机尧青春心理危机。 这些心理危机不仅对中小学生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袁如分离焦虑尧退行等袁同时给家庭尧学校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2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中的个体提供及时尧适当尧有效的心理援助袁帮助严重失衡心理状态的人们袁使之降低或减轻可能出现的危害袁尽快走出困境。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当危机事件发生在中小学生时袁在学校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是学校内发生的重大危害性事件袁干预的对象是在校学习的学生袁参与干预的成员主要是学校心理健3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系统化干预机制构建

心理危机通常要经历3 个阶段。 前期院当危险事件发生时袁个体知觉为一种胁迫尧丧失袁进而产生担心尧焦虑尧惊恐等情绪反应。 中期院这个阶段的个体拥有高强度的紧张和焦虑袁感受到身心的巨大痛苦袁有强烈的求助愿望和渴求解脱的状态。 后期院心理危机后袁有的个体能重新恢复心理平衡袁有的个体则表现出抑郁尧神经症尧自杀等。 心理危机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袁因此需要不同的干预策略袁早期加强重点预防袁中期侧重具体干预处理袁后期需要评估和跟踪。

3.1 心理危机前干预机制院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的识别对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的识别有助于制定不同的干预策略袁根据学生产生的不良状态和行为观察分析袁从情绪尧认知尧行为尧躯体这4 个方面对高风险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辨别。

3.1.1 情绪方面

情绪是个体心理需要的行为表现袁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袁异常情绪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袁造成的负面影响足以产生心理危机。 中小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袁变幻无常袁当他们的情绪突然发生改变袁与环境有明显脱节袁表现出焦虑低落尧悲观抑郁尧意识范围狭窄尧躁狂尧自我评价丧失尧自制力减弱等状况时袁就有可能发生心理危机。

3.1.2 认知方面

认知是个体认识外界事物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袁中小学生在对环境进行认知时袁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袁常常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袁从而直接引发心理危机。 危机中的中小学生袁注意力不集中袁记忆力下降袁敏感多疑袁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尧后果袁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袁对事物的关系含糊不清袁思维上的扩大化和片面性袁自我评价的极端倾向袁这些都是在心理危机下认知功能受到损害的表现。

3.1.3 行为方面

行为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在反应袁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 当中小学生有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且出现以下异常行为袁如院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或活动尧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尧令人生厌尧较少参与社会活动尧可能发生对周围的破坏性行为尧言语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尧自控力丧失尧孤僻独行冷漠时袁就要评估是否出现了心理危机。

3.1.4 躯体方面

严重的心理危机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袁躯体特征的改变是识别心理危机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中小学生经常处于失眠尧食欲不振尧免疫力下降尧胸闷尧头痛眩晕尧呼吸急促或窒息尧不停冒冷汗尧心跳加剧尧容易感受到惊吓的生理状态时袁就说明心理状态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3.2 心理危机中干预机制院心理危机期学生的紧急干预心理危机中干预也称心理急救袁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准确有效的措施袁保证中小学生战胜危机袁更好地适应生活。

3.2.1 确保安全

当危机发生后袁作为危机干预者的学校首先应该保证学生的基本安全袁具体包括提供安全的场所尧必要的食物和水尧简单的医疗用品等。 在干预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供信息袁帮助了解危机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目前的状况袁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安全感的关注袁减少心理恐慌和压力。 只有在学生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得到了满足之后袁开展心理干预才有意义。

3.2.2 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是心理干预的关键环节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评估。 这种融洽的关系能够让求助者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袁接纳干预者的建议并且感受到希望。 因此袁干预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袁让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及时给予支持的人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袁让学生感受到支持的力量。

3.2.3 评估危机

对危机进行评估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环节。 危机的评估有助于危机干预者收集信息袁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袁主要包括危机严重程度的评估尧求助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和替代解决方法的评估。 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尧准确地掌握学生发生危机的原因及其反应袁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袁筛选出需要重点干预的群体。

3.2.4 实施干预

针对不同的干预对象及其特点袁提供不同的危机干预形式。 根据学生受危机的严重程度和范围的大小袁分为3 类群体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袁这样不仅能节约人力资源袁还能保证干预的效果。第1 类是普遍性的干预袁目标群体是对整体有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 根据危机造成的影响程度袁这个阶段的干预可以面向学校所有学生。 作用在于预防危机进一步恶化袁帮助学生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大多数中小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干预后袁一般都会获得很好的恢复效果。第2 类是选择性的干预袁目标着眼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干预对象是少数受到心理创伤的个体袁对这一类学生干预的指导性技术比较强袁如放松技术尧系统脱敏尧野ABC冶情绪疗法尧心理教育的团体辅导尧急救性质的个体和团体咨询等。 这些心理辅导和干预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分享经历的机会袁帮助他们减少自我孤独感袁增强同学之间的联系。

第3 类是指定性的干预袁目标主要提供给那些受到最严重心理创伤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干预对象通常是危机幸存者中很小的部分袁但也有可能包括较大比例的学生。 对于严重心理障碍的中小学生, 学校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测量评估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一般这个层次的心理干预袁可能需要校外机构提供支持以及辅助。

3.3 心理危机后干预机制院心理危机后学生的追踪干预

为了确保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袁加强危机后的追踪干预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袁主要包括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评估尧心理健康水平教育尧社会支持系统的修复等。

3.3.1 定期评估袁巩固危机干预成果

危机后的学生大多数是不稳定和脆弱的袁他们需要进一步的维护和后期干预袁以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袁从而很好地适应学业和社会。 因此袁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追踪尧评估工作。 首先袁对没有改善或高风险心理危机的学生安排心理专家进行观察追踪曰其次袁对经过多次心理干预但仍有明显症状的学生进行及时回访袁与家长尧医生商讨巩固的方案曰最后袁对经过心理干预且取得心理恢复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3.3.2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不同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袁利用课外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袁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展览活动袁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袁对中小学生进行维护性的心理干预袁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性质尧影响袁掌握宣泄尧转移心理压力的方法袁学会自我调控的技术袁缓解心理危机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3.3 修复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面对危机的承受能力袁缓冲危机对学生的影响袁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袁学校应重视和积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对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援助。 首先应建立学校和家庭的心理沟通袁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关心与支持袁其次学校师生的互动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袁最后社会人员或心理教育工作者给予积极的关心与支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