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建立运动员心理档案的程序运动员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一个系统过程,按照先后顺序,需经过如下三个阶段:(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运动员心理发展状况和心理教育作方面的资料,如个体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学业情况智力状况、情感特征、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料。(2)选择适当工具进行测量。迄今为止,我国运动心理学实践中的绝大多数测量工具是借用普通心理学的常用测量工具厦国外的常用测量工具。目前,许多运动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设计发展和完善运用于体育运动特点的测量工具,如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焦虑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亲特弗的“注意方式与人际交往方式问卷”以及“体育成就动机量表”“运动归因方式问卷”等(3)对结果的整理解释与建档。首先是对测验数据的客观统计,这一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统计软件和计算机来完成;然后是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这是一项综合性智力劳动,在此基础上要提出心理教育策略;最后设计心理档案的表格方式,如文本的形式、音像的形式等,从而完成运动员心理档案的整个建档程序。

2 制定建立运动员心理档案的原则

建立运动员心理档案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它事关体育部门心理健康教育与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因此,在建立运动黄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把握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心理测评的过程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对心理测量结果予以科学的解释(2)系统性原则。测评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保持一致性。(3)发展性原则。随时补充调整和更新,把能够反映运动员最新心理变化与状况的资料及时充实到运动员心理档案中去。(4)保密性原则。运动员不愿意公开不利于运动员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5)教育性原则。把建立运动员心理档案视为运动员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建档过程中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的了解和运动员对建立心理档案的县的意义和基本程序的了解。(6)经济性原则。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力求以最少的^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

3 完善建立运动员心理档案的途径。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及干部队伍的档案意识。运动员心理档案内容复杂、范围较广,单靠一个部门是不行的,而应由体育部门明确发文,推行建立运动员心理档案的措施,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因此,档案工作者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了解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各种赛事情况.应用心理档案为运动训练和比赛服务。还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改变运动员档案只为人事部门教练员等干部队伍服务的状况。经过利用,不仅可以提升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而且有利于提高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干部队伍的建档意识。其次.明确运动员心理档案的管理机构。运动员心理档案通常应由运动队的管理教育部门负责建立。为了保证运动员心理档案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还必须落实专业人员来做好这一工作。再次,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运动暴心理档案管理制度。依据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心理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杜绝收集不齐全、内容不完整归档不及时整理和转递不规范的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管理手段,充分运用测验、统计分析及管理等软件,处理和建立好运动员的心理档案。随着经济买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开始迈人体育大国的行列。但客而言,国一些优势项目正在被赶超,一些项目要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体育部门和档案部门应齐心协力做好当前运动员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科学管理工作,发挥其作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