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心理现象是密切相关的,色彩的心理效应在生活经常见到。设计师或艺术家来说,更要对色彩的心理效应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
一、色彩的本质
人们能够看到色彩必须有三个过程, 即光 眼神经。光线进入人的视网膜后, 视神经受到光线刺激, 转化为神经冲动, 将信息传给大脑视觉中枢,产生色彩感觉。1666 年, 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证实, 日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 这些光的波长不同, 红光波长最长, 紫光波长最短。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吸收太阳光是有选择性的。例如: 红色物体吸收了日光中的橙、黄、绿、蓝、紫等光线, 反射大部分红光,因此我们看到这个物体呈现红色。当然物体的颜色还与投射光、环境光等因素有关。大部分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性质。
A. 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 即区别不同色彩的特征。不同的色相波长不同。红色的色相就是我们看到的红色, 绿色的色相就是我们看到的绿色。
B. 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C. 纯度: 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也称饱和度。以上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改变, 该色彩的心理效应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色彩的心理效应
视觉器官在接受外界色彩刺激产生直觉映象的同时, 也会自动地引发对应的思维活动, 比如情绪、感情、精神及行为等, 我们称之为! 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心理活动包括三个方面: 色彩表情, 色彩联想, 色彩象征。我们从这三个方面逐一分析。
1. 色彩表情
! 表情∀一词原指人的面部变化表现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即喜、怒、哀、乐等, 色彩表情是指色彩给人带来的情感或精神上的某种愿望。
我们以红、橙、黄、绿、蓝、紫等色作为剖析色彩表情的基本对象, 因为纯正而洗练的色彩更富于平衡, 庄重的中性色彩品质, 是探究色彩表情的典范。( 1) 红色的表情特征
在可见光谱中, 红色光波最长, 属于积极、扩张、外向的暖调区域的色彩。因此它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最显著, 最引人入胜。红色在高纯度的状态下, 它传递热烈、喜庆、吉祥、兴奋、残酷、危险等信息。红色穿透空气的能力最强, 辐射直线距离较远,视觉对其反应最为灵敏。于是, 红色用于表示危险的信息, 被普遍用于表示禁止通行的信号灯, 信号牌, 信号旗等色彩的标志。此外, 心理学家发现红色光波除刺激视觉外, 还可刺激脑垂体, 导致激素大量增生, 从而促使肌肉机能和血液循环加速, 引起兴奋的感觉。这一点也被运用在体育比赛前, 教练为了鼓励队员在赛场中奋力拼搏, 常常把队员集中在红色的环境中作赛前动员, 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这一心理效应其实早在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就被人们所领悟。原始人在狩猎和战斗中, 常把身体涂上红色, 来鼓舞自己, 恐吓敌人。
在非洲、南美等地的土著民族, 红色也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他们在死者的遗体上涂上红色, 以祈祷死者得到永生。在中国, 红色意味着信誉, 自古以来, 中国人加盖的印章都是红色的。我国2008 年奥运会的会徽就使用红色印章图形, 象征中华民族的信誉和决心。
当红色与其他色彩并置, 就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例如: 深红色底上的红色发挥平静和熄灭热度的效果; 橙色底上的红色黯淡且缺乏朝气; 在黄绿底上, 红色变成一个冒失、粗鲁的闯入者; 在蓝色底上的红色如同炽热燃烧的火焰, 具有要燃烧一切的热望与冲动; 黑色底上的红色发出难以遏止的热情。
红色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改变, 就会使它发生很大变化。当红色混和蓝色便成为紫红色, 在西方紫红色意味着宗教信仰之爱。红色加入黄色成为橙红色, 象征着力量、精神、快乐的情感。纯红加入白色成为粉红色, 让人联想到爱情、甜密、温和、娇柔、健康、愉快等。纯红加入黑成为深红色, 展现出消极意味。
( 2) 橙色的表情特征
橙色是波长仅次于红色的暖调色彩。它也具有使人血液循环加快, 肌肉机能增强的特性。它是红色与黄色的中和色, 对视觉刺激虽不及红色强烈, 但其明度偏高, 视认性和注目性颇高。它是十分欢快活泼的色彩。橙色纯度最高时使人感到光明、华丽、富裕、丰硕、成熟、甜蜜等诸多的感觉。自然界中果实的颜色多为橙色, 如川橘、脐橙、稻谷、京柿等。因此这种色彩常让人感到饱满、成熟、充实, 而且使人感到香甜, 引起食欲, 因而许多食品包装采用橙色。橙与蓝两色相配, 最能展示它那迷人、响亮的个性以及太阳般的光辉。橙色稍加入黑或白色, 成为一种稳重、含蓄而又明快的暖色。但它加入过多黑色成为深橙色, 会显得沉着、安定、拘谨。若加入过多的白色, 成为淡橙色, 呈现出细腻、温馨、香甜等令人惬意的色彩意韵。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色彩与心理现象是密切相关的,色彩的心理效应在生活经常见到。设计师或艺术家来说,更要对色彩的心理效应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
一、色彩的本质
人们能够看到色彩必须有三个过程, 即光 眼神经。光线进入人的视网膜后, 视神经受到光线刺激, 转化为神经冲动, 将信息传给大脑视觉中枢,产生色彩感觉。1666 年, 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证实, 日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 这些光的波长不同, 红光波长最长, 紫光波长最短。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吸收太阳光是有选择性的。例如: 红色物体吸收了日光中的橙、黄、绿、蓝、紫等光线, 反射大部分红光,因此我们看到这个物体呈现红色。当然物体的颜色还与投射光、环境光等因素有关。大部分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性质。
A. 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 即区别不同色彩的特征。不同的色相波长不同。红色的色相就是我们看到的红色, 绿色的色相就是我们看到的绿色。
B. 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C. 纯度: 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也称饱和度。以上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改变, 该色彩的心理效应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色彩的心理效应
视觉器官在接受外界色彩刺激产生直觉映象的同时, 也会自动地引发对应的思维活动, 比如情绪、感情、精神及行为等, 我们称之为! 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心理活动包括三个方面: 色彩表情, 色彩联想, 色彩象征。我们从这三个方面逐一分析。
1. 色彩表情
! 表情∀一词原指人的面部变化表现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即喜、怒、哀、乐等, 色彩表情是指色彩给人带来的情感或精神上的某种愿望。
我们以红、橙、黄、绿、蓝、紫等色作为剖析色彩表情的基本对象, 因为纯正而洗练的色彩更富于平衡, 庄重的中性色彩品质, 是探究色彩表情的典范。( 1) 红色的表情特征
在可见光谱中, 红色光波最长, 属于积极、扩张、外向的暖调区域的色彩。因此它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最显著, 最引人入胜。红色在高纯度的状态下, 它传递热烈、喜庆、吉祥、兴奋、残酷、危险等信息。红色穿透空气的能力最强, 辐射直线距离较远,视觉对其反应最为灵敏。于是, 红色用于表示危险的信息, 被普遍用于表示禁止通行的信号灯, 信号牌, 信号旗等色彩的标志。此外, 心理学家发现红色光波除刺激视觉外, 还可刺激脑垂体, 导致激素大量增生, 从而促使肌肉机能和血液循环加速, 引起兴奋的感觉。这一点也被运用在体育比赛前, 教练为了鼓励队员在赛场中奋力拼搏, 常常把队员集中在红色的环境中作赛前动员, 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这一心理效应其实早在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就被人们所领悟。原始人在狩猎和战斗中, 常把身体涂上红色, 来鼓舞自己, 恐吓敌人。
在非洲、南美等地的土著民族, 红色也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他们在死者的遗体上涂上红色, 以祈祷死者得到永生。在中国, 红色意味着信誉, 自古以来, 中国人加盖的印章都是红色的。我国2008 年奥运会的会徽就使用红色印章图形, 象征中华民族的信誉和决心。
当红色与其他色彩并置, 就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例如: 深红色底上的红色发挥平静和熄灭热度的效果; 橙色底上的红色黯淡且缺乏朝气; 在黄绿底上, 红色变成一个冒失、粗鲁的闯入者; 在蓝色底上的红色如同炽热燃烧的火焰, 具有要燃烧一切的热望与冲动; 黑色底上的红色发出难以遏止的热情。
红色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改变, 就会使它发生很大变化。当红色混和蓝色便成为紫红色, 在西方紫红色意味着宗教信仰之爱。红色加入黄色成为橙红色, 象征着力量、精神、快乐的情感。纯红加入白色成为粉红色, 让人联想到爱情、甜密、温和、娇柔、健康、愉快等。纯红加入黑成为深红色, 展现出消极意味。
( 2) 橙色的表情特征
橙色是波长仅次于红色的暖调色彩。它也具有使人血液循环加快, 肌肉机能增强的特性。它是红色与黄色的中和色, 对视觉刺激虽不及红色强烈, 但其明度偏高, 视认性和注目性颇高。它是十分欢快活泼的色彩。橙色纯度最高时使人感到光明、华丽、富裕、丰硕、成熟、甜蜜等诸多的感觉。自然界中果实的颜色多为橙色, 如川橘、脐橙、稻谷、京柿等。因此这种色彩常让人感到饱满、成熟、充实, 而且使人感到香甜, 引起食欲, 因而许多食品包装采用橙色。橙与蓝两色相配, 最能展示它那迷人、响亮的个性以及太阳般的光辉。橙色稍加入黑或白色, 成为一种稳重、含蓄而又明快的暖色。但它加入过多黑色成为深橙色, 会显得沉着、安定、拘谨。若加入过多的白色, 成为淡橙色, 呈现出细腻、温馨、香甜等令人惬意的色彩意韵。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 3) 黄色的表情特征
黄色波长居中, 但光感是所有色彩中最明亮的。与橙色相比, 黄色显得轻薄一些。它在高明度下保持很强的纯度, 黄色的灿烂、辉煌, 孕育着太阳般的光辉, 因此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它又代表着权力和欲望等诸多寓意。在欧洲, 黄色是忌讳的色彩, 因为圣经中记载出卖耶稣的犹大喜欢穿黄色的衣服, 所以黄色在基督教徒眼中就意味着背叛与无耻。在日本, 黄色被认为是太阳的色彩, 它具有驱寒保暖的功效。在中国, 黄色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世代生息繁衍在黄土地上,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是滚滚的黄河水, 孕育了中国人的黄皮肤; 黄色是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 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帝才能使用黄色。黄色还带有宗教的色彩, 在佛教、伊斯兰教的建筑物或用品上经常看到它。
( 4) 绿色的表情特征
绿色光波恰具中央, 其明度不高, 视觉刺激不大, 对人的生理作用及心理反应显得平静温和。人类世代生息在绿色的大自然之中, 所以对绿色的认识与领悟最为深刻久远。最纯正的绿色蕴涵着生命、和平、青春、希望、公正、安逸等情感含义。在欧洲, 绿色又有嫉妒、稚嫩的意思。中国京剧脸谱中的绿色代表着恐怖和残忍。在伊斯兰教文化中, 绿色意味着繁荣。在设计界中, 绿色设计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含义, 是促使人类及其所依存的环境得到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
绿色宽容博大, 渗人蓝色, 给人以清秀、凉爽、幽静、深远; 渗入黄色, 它变得生机勃勃; 渗人灰色, 它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 而渗人白色则淡化成浅绿色, 表露出宁静、清凉、舒畅、飘逸、轻盈的感受, 它用于夏季饮料、食品包装设计上, 显得极其清爽宜人。
( 5) 蓝色的表情特征
蓝色波长较短, 属于收缩、内敛的冷调色彩。它的视认性与注目性都较弱。蓝色是三原色( 红、黄、蓝) 之一, 其色性富有纯正而高贵的特质。蓝色是博大的色彩, 天空和海洋都是蔚蓝色, 它标志着理智、深远、永恒、信念等含义。中国人自古对蓝色情有独钟, 一贯把蓝色当作典雅、朴素、庄重的色彩, 建立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系列, 如蓝花瓷、蜡染、景泰蓝等都以其渊源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欧洲, 蓝色是纯正与高贵的标志, 常用来描绘圣母的衣裳。
蓝色在淡紫色底上呈现出空虚、无能的意向; 红色底上的蓝色, 鲜亮迷人; 黄色底上的蓝色, 显得沉着而自信; 蓝色加白淡化成浅蓝, 意味着轻盈、清淡、高雅、透明、飘渺等感觉; 深蓝色则显得沉重、悲观、朴素、幽深之情。
( 6) 紫色的表情特征
紫色波长最短, 是色相环中最黯淡的一个, 它的明度和注目性最弱。紫色的这种特性把人们的思绪引导到一种深沉庄重的精神境界之中。
纯度极高的紫色表现出高贵、庄重、虔诚、神秘、压抑、傲慢等心理感受。在我国, 紫色有着褒贬不一的含义。早在春秋战国时, 孔子云: ! 紫夺朱, 恶者。∀他认为紫色是不祥之色。但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紫色被认为是祥瑞之色。
2. 色彩的象征
( 1) 等级制度的色彩象征
以色彩标明一个人的尊贵卑贱, 是色彩象征的重要功能。在中国封建社会, 鲜艳色彩只允许统治者使用, 普通百姓只能用青、白、黑等色, 黄色是帝王的专用色, 它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 其他官员的服装色彩也根据官级的高低有严格的规定。在欧洲, 王侯显贵极其青睐象征高贵的紫色。它之所以倍受青睐, 重要的原因是紫色是从不易捕捉的海洋生物中提炼而来, 物以稀为贵, 其价值等于白银。而黄色在西方人眼中是最低贱的色彩。
( 2) 宗教信仰的色彩象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色彩准则和习惯大都是从宗教思想中获取的。世界三大宗教无不充溢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的气息, 并且风格各异, 耐人寻味。在基督教中, 上帝是光, 金黄色代表上帝, 白色象征纯洁与灵魂, 蓝色昭示信息与神圣, 绿色标志永恒与希望, 紫色显示高贵与权利, 黑色表示悲怆与邪恶。
在佛教中, 金黄色与黄色昭示着乐土西天的超脱之色, 僧侣袍服为黄色, 佛家称金身。因为黄色与金色具有超然物外、万事皆空的内涵。然而, 佛教由于宗派不同, 也有差别。我国西藏信奉喇嘛教, 他们的袍服为偏紫的红色, 它意味着虔诚与奉献, 高尚而无私。
在伊斯兰教中, 绿色被释义为永恒乐土的色彩,而黄色象征灾害或死亡之色。黑色是顺从、谦逊、端庄的标志。穆斯林妇女外出要头裹黑色披巾, 体现严谨贞洁的宗教思想。
3. 色彩的联想
视觉在接受外界色光刺激的同时, 还会唤起大脑有关色彩记忆的痕迹, 并自发地与过去视觉经验联系在一起, 经过分析想象, 形成新的情感体验或新的思想观念, 这一过程叫色彩的联想。它会因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修养、职业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联想又分为具象联想、抽象联想、共感联想。
( 1) 具象联想
色彩的具象联想是由色彩想到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色彩的具体联想形式。如看到草绿色就联想到草坪, 看到蓝色就联想到蓝天和海洋。未成年人多富直观感性的色彩具象联想。科学家根据调查, 分析色彩对人的具象联想。
( 2) 抽象联想
色彩的抽象联想是指由观看的色彩直接想象到某种富于哲理、抽象性概念的色彩的心理联想形式。成年人多富抽象理性的色彩联想。科学家根据调查, 分析色彩对人的抽象联想。
( 3) 共感联想
共感联想是指色彩视觉引导出其他领域的感觉或反向心理联想形式。分析色彩对人的共感联想。
综上所述,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更是不容忽视的。色彩实验表明,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 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是色彩, 前20 秒钟, 人对色彩的注意力约占80%。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的心理效应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例如, 在展示设计中, 用明度高、反差小的色彩陈列女性、婴幼用品能够营造一种温馨、洁净、含蓄的情调。男性用品则可用明度低、反差大的色彩陈列, 会给人以明快、厚重、有力之感。色彩是深奥无边的大海, 色彩的心理效应是那奇妙的涟漪, 诱惑着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