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访谈是当前电视节目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访谈是在采访者、被访者和听众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行为。

主持人如何实施对采访嘉宾的心理“控制”呢?我们认为,应掌握嘉宾的个性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达到“控制”其情绪、态度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诱导控制他人行为的四种方式是,示范、强化、说服和情绪激励。这四种方式也可作为对访谈嘉宾进行心理“控制”的基本手段。

访谈中的示范,是指主持人用自身的态度、行为,影响对方做出同样的反应。如主持人对访谈嘉宾像对待知心朋友一样,往往可以达到“以心换心”的效果;如果主持人傲气十足,冷漠待人,对方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回敬。2008年7月,奥运火炬在唐山传递,我们的访谈节目做前期宣传和铺垫,请了两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巧的是他们是一对小夫妻,服务地点在鸟巢,丈夫曾经服务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两个人都是高校教师,为人比较低调。当我们提出来做访谈节目时,他们一口回绝 但唐山的奥运志愿者只有他们两人,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再次找上门去,说明来意。妻子告诉我们说,当前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孩子太小,只有八个月,如果两个人同时去,恐怕孩子没人照看,但自己经过两年多过五关、斩六将被选拔出来,又舍不得放弃,所以没有任何心情想别的。听完后,我们给她出了三个主意:一是我们帮忙找一个保姆;二是我们替她看护孩子;三是我们负责找团省委的朋友商量,看能不能带着孩子和保姆一块去。面对我们的真诚,小夫妻俩打消了顾虑,愉快的参加了访谈节目,并且在去北京服务前的8月5日,丈夫特意给我们发了一条短信:“今天我就到省里集一齐秀丽马文蕊结了,请转告关心我的唐山父老乡亲们,即使前面的工作再苦再累,我都不会退缩,保证完成任务,为唐山人争光。”

访谈中的强化,是指主持人借助社会赞同或社会反对,来增强或抑制、消除访谈嘉宾某种行为倾向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强化手段可以是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目的在于鼓励对方讲出新信息、新材料。如靠近对方或身体前倾,并用点头等动作对嘉宾的讲述做出积极的反馈等,都能收到良好效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上通过的《决定》更是备受关注。会议结束后,我们请了一位教授来解读这个《决定》。教授的知识非常渊博,但对于访谈节目比较陌生,讲几句,他就停下来看,主持人就微笑着看他,然后点头示意他继续讲下去,大约十分钟后,就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默契。

访谈中的说服,是指主持人采用建议、劝告等形式,以语言文字改变访谈嘉宾的态度,从而改变其某种行为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如前文提到的对两位奥运志愿者前期采访的过程,就包含了说服的过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