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科学,对人们的学习过程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通过适合心理学原理的学习过程,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测量学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旨在应用心理学的记忆、注意、感知、思维等基本原理与多年的实习经验相结合,对测量实习任务量控制方面做一些规范化做法与实践的探讨,以增强测量实习的效果,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校工程测量实习的具体情况本校的测量实习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是专业比较多,有水利工程专业、农业水利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农业建筑专业、热能工程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农业工程等专业。测量实习的内容,每个专业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与本专业相结合,突出相关专业特点的部分。其次实习的时间也分为一周或两周等不同情况。再其次实习的地点也不一样,对应每个专业所要求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地形条件也不同。实习的时间段不同,从每年3月到10月有半年以上的跨度。测量实习任务量的确定是否合适,关系到测量整个实习的成败。
2、测量实习任务量的确定
测量的野外实习,由于实习的过程是在野外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受测量地点、气候等外部条件影响很大。测量地区地形条件按照测量的分类,可以分成I~Ⅵ六类( I是地形最简单,Ⅵ类是最复杂)。对于每一个地区的地形都有其独特性,与其他地区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单独一个相同的地点,由于不同时期在地面上也会有建筑物的增减、道路的增加、道路连接形式的变化、地下设施的增减、地面植物种类的变化、树木的成长等不同情况。甚至于由于测量实习时间的安排,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受地面上植被( 包括庄稼的大小和种类、树木的树叶疏密等) 的影响,通视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同类条件的地形,测量工作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如何科学的确定每次测量实习的任务量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科学,对人们的学习过程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通过适合心理学原理的学习过程,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测量学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旨在应用心理学的记忆、注意、感知、思维等基本原理与多年的实习经验相结合,对测量实习任务量控制方面做一些规范化做法与实践的探讨,以增强测量实习的效果,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校工程测量实习的具体情况本校的测量实习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是专业比较多,有水利工程专业、农业水利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农业建筑专业、热能工程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农业工程等专业。测量实习的内容,每个专业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与本专业相结合,突出相关专业特点的部分。其次实习的时间也分为一周或两周等不同情况。再其次实习的地点也不一样,对应每个专业所要求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地形条件也不同。实习的时间段不同,从每年3月到10月有半年以上的跨度。测量实习任务量的确定是否合适,关系到测量整个实习的成败。
2、测量实习任务量的确定
测量的野外实习,由于实习的过程是在野外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受测量地点、气候等外部条件影响很大。测量地区地形条件按照测量的分类,可以分成I~Ⅵ六类( I是地形最简单,Ⅵ类是最复杂)。对于每一个地区的地形都有其独特性,与其他地区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单独一个相同的地点,由于不同时期在地面上也会有建筑物的增减、道路的增加、道路连接形式的变化、地下设施的增减、地面植物种类的变化、树木的成长等不同情况。甚至于由于测量实习时间的安排,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受地面上植被( 包括庄稼的大小和种类、树木的树叶疏密等) 的影响,通视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同类条件的地形,测量工作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如何科学的确定每次测量实习的任务量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1测量实习任务量的确定依据
科学的确定测量实习的任务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2.1.1讨论测量实习中所完成任务量的方式对同学知识掌握的影响。要想科学的确定测量实习的任务量,就是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方法,或者说就是建立一个操作方法简单,切实可行,可以在各个测量实习中反复使用体系。因为测量是我校同学工程类同学专业工作的基
础,是在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同学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所以衡量每次测量实习的成果,不但要注重测量实习后,当时的测量成果的检查,测造成果的水平,同学们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同学们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测量图纸的质量,同学们对地形图判读的能力。还应该注意到同学们是在毕业后应用的测量知识,因此还要注意到同学们在毕业时,对测量课程中的测量实习所学习的所有知识掌握的程度。
2. 1.2 《心理学》相关原理
根据《心理学》关于记忆方面的知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逐渐遗忘的过程。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 nghaus ) .对遗忘做了系统的研究。创造了艾宾浩斯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又称保持曲线。这条曲线是一条负加速度曲线,它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岳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这也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同学们所学的所有知识,也满足这样的规律。在测量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也满足这个规律。同样根据《心理学》关于记忆方面的知识。复习可以提高人们对知识的记忆。多次的识记称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地机械重复,是用已经储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地加工处理,使其愈来愈与个人储存在记忆中的心理格局合模,从而妥帖地加人到个人的经验体系中去。因此复习的作用是给信息加工提供机
会。多复习一次就是多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增加加工深度,达到记忆更好。复习应用到到测量实习的工作中,就是在实习时每样具体内容:例如水平角的观测、水准测量每一站的工作、测量边长的距离、以及对每个地物测量时碎部点的观测。为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记忆,都要有一定的重复。重复的次数对记忆的影响是一个递减的过程,开始时随着重复过程,记忆的效果很明显。但随着次数的增加,记忆的效果增加就不象开始时那么显著。什么样的次数是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即满足教学的需要最大化,又使同学能顺利完成呢?
2.1.3任务量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调查
在测量学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以2002级和2003级学生为对象,2002级是在2004年7—9月测量实习,2003级是在2005年7- 9月测量实习。进行测量实习的过程中,选取测量实习工作中水平角观测、水准测量、碎部测量i 项典型的工作,按同—个老师教授的不同的班级,第一种方式要求每一个同学测量水平角重复的次数是二个,水准测量的站数也是二个,碎部点观测所占图纸—个格( 10cmxl Ocm) 。第二种方式要求每一个同学测量水平角重复的次数是j 个、碎部点观测所占图纸—个半格。第=三种方式要求每—个同学测量水平角重复的次数是四个,水准测量的站数也是四个。碎部点观测所占图纸二个格。在测角和水准测量时不但要包括观测过程,还要在别的同学观测时完成同样数量的数据的记录;数据的计算;数据的野外校核;观测目标的建立等工作。在碎部点观测时,也要完成同样数量的数据记录、野外数据处理、地形点的展绘、地形图的野外整理。这同样是复习的过程。同学们都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到了2006年2002级毕业时和2007年2003级同学毕业时,随机在每种在测量实习中使用不同方式的同学中,抽取各10位同学。采用提问的方式,问四个问题,分别是第一你现在对测量水平角观测方法的记忆;第二对测量中水准测量的记忆;第i 对碎部点观测的记忆;第四对地形判读的记忆。对所回答的答案用百分比来评价。然后计算平均值。
我校的测量实习根据教学的要求是在第二学期末,或者是在第三学期开始时进行的。从测量实习结束,到同学走上工作岗位,要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间隔。在毕业时还能掌握的测量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就应该是同学们对这种知识牢同记忆。可以认为是遗忘曲线最后阶段的一个稳定的水平。通过表1可以总结出通过增加同一内容观测的次数,确实可以提高同学对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次数增加很多,实际的效果并没不显著。对于我校的参加测量实习的同学们以第二种方式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应用这些知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2 测量实习中任务量的确定
另外,我们学校有一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指导测量野外实习。三个老师都是测量专业背景,并有二十多年从事各种测量工程的经验,对各种测量工作操作程序非常熟悉,操作水平很高,因此操作时间是有很强的稳定性。以教师在同样条件下能够完成的工作量作为标准是方便可行的。经过近三年的统计野外测量实习中典型工作操作时间见表2。
测量实习主要内容是测一张地形图,在测量过程中分为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在控制测量中包含水平角测量、水准测量和边长测量。在地形测量中主要是碎部点测量。所以表2中包含的内容已经占了测量实习内容的绝大部分外业工作。在相同的时间内教师可以完成的测量任务量大体上是同学可以完成的任务量的四一五倍左右。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实习。可以按照教师在同样的实习场地,同样时间能够完成的任务1/4—115来规定同学实习应该完成的内容。
2.3 测量实习中任务量的调节方法
确定了测量实习完成任务量的原则,要在每一次测量实习中应用这一原则。因为在测餐实习中受实习场地影响很大。有的地区可用场地宽阔,有的场地狭小。有的场地通视条件好,有的场地通视条件困难。所以在控制测鼍中,一定区域内所选择的控制点数量就不相同。通视困难,或场地宽阔的地区所选控制点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加;相反通视条件好,或场地狭小选择的控制点数量就会相应减少。这样所测水平角的数量就有了变化;另外每组同学的人数每次也不一定相同。要保证每个同学有一定的观测次数,可以通过调整每个角的测回数来解决这个问题。控制点少或人数多时,就增加每个角的测回数。反之,控制点多或人数少时,就减少每个点的测回数。如果所测绘的场地大,或者地形高差比较大,在水准测量中所需要的测站数就会多一些。反之地形相对平坦,高差变化较小,测站数就会少一些。可以通过改变已知水准点所在的地方,来调整测站数。需要增加测站数,就把已知水准点放置在离测区较远的地方;需要减少测站数,就把已知水准点放置在离测区较近的地方。在地形测量中,在地形相对复杂、狭小的场地,要保证一定的测图数量,可以加大比例尺等级,使同学能完成一定的测图数量。反之如果场地宽阔,地形条件简单,要保证同学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可以减小比例尺等级,使相同的网幅内容纳更大的面积。
3、测量实习运行实践效果
近几年来,我校的野外实习,学建筑类的同学选择建筑物数量多、种类丰富的地区,学水利类的同学选择地貌丰富,有一定高差的地区进行。尽管地形条件千差万别,实习的时间也不相同。测量实习地点有新开的地区,也有以前实习过的地区。应用上述原则,教师提前一周到10天去准备,实习过程中都准确做到.保证同学在测量实习中的任务量恰到好处。类似于渠道设计时的“不冲不淤原则”,在实习中使同学每天有相应的任务,有一定的压力;又不使压力过重,同学们能按时吃饭、收工,身体健康,顺利学到该学的知识,完成实习任务。通过实践也证明的,按照教师能完成的工作量相应减少,来确定同学测量实习的任务量,是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科学的方法,并在测量实习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