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96.1%的学生认为学校咨询师的身份是“老师”,72.4%的老师认可自己的“老师”身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老师在学生面前是威严的形象,学文献综述生在老师面前不能过于随便,这就导致学生在咨询时心有顾忌,不能坦诚交流自己的相关情况。专职咨询师62.5%曾担任学生的某门课程的授课,兼职教师多为专业老师。咨询师在学生心中的“老师”身份是影响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92.7%的学生担心咨询师可能会泄漏自己的隐私。
高校心理咨询中,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设置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另外,调查显示多数学校安排“学生咨询师”接待大学生,有咨询意向的学生更是不希望作为“同学”身份的咨询师了解自己的隐私,增加了对咨询的顾虑。高校咨询师与大学生特殊的关系,影响了咨询效果。针对大学生群体是否可以找到一种方法使老师身份不成为干扰因素,相反可以对心理健康起到正向的作用,这种方法将对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有开创性的意义。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herry.t#ms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