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我们感觉自己与社会失去联系时,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其他生物更具有活力,即,降低了生命特征的感知阈值。

达特茅斯学院的心理科学家、首席研究员Katherine Powers解释说:“能够更加敏锐的感知到生命的特征,意味着人们在寻找潜在的联系对象时撒了一张大网——最终可能会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联系,增加社会关系的机会。”

Powers认为,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面部感知、思维感知和社会关系,该研究也可以揭示现代社会出现的新型关系,包括——我们与宠物的关系、在线化身、甚至和科技产品(例如电脑、机器人和手机)之间的关系。

体会到自己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反之亦然,当我们觉得自己和社会脱节时,我们会试图弥补自己失去的社会联系。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的内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想要关注和联系其他的人。”Powers说,“我们想知道这种本能如何影响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社会知觉,即,判断一张脸是否有生命。”

 

Powers和他的同事让30名大学生观看一些人脸的图像,实际上,这些图像是电脑合成的,将无生命的人脸(如洋娃娃的脸)与人脸组合而成的合成图像。真实人脸的渐变程度从0%到100%,如下图所示。这些图像中有男性面孔,也有女性的面孔。

人脸真实程度渐变序列图像

研究人员在被试面前随机呈现渐变程度不同的面孔,学生们必须决定每一张脸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在此之后,他们完成了一项调查,评估了他们对社会关系的渴望程度,调查问卷包括诸如“我希望其他人接受我”之类的陈述。

数据显示,社会关系的渴望程度越高,生命特征感知知觉的阈值就越低。也就是说,越渴望建立社会关系的人,越容易将“假脸”判断为“真脸”。

实验1,渐变脸生命和生命特征感知之间的关系(蓝色为归属量表 1SD,红色为-1SD)
Powers, K. E., Worsham, A. L., Freeman, J. B., Wheatley, T., & Heatherton, T. F. (2014). Social Connection Modulates Perceptions of Animac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10), 1943–1948.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4547706

 

为了弄清其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Powers和他的同事进行了第二项实验,该项实验对被试的社会联系知觉进行了操纵。

另一组大学生首先完成了一份人格问卷,并得到了该问卷的反馈。实际上,反馈是随机分配的。研究人员会随机告诉一些学生他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孤立和孤独的,而另一些学生得知他们未来的生活将会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这些反馈还包括为每个参与者量身定制的人格描述和陈述,以确保可信度。

然后,这些学生们观察了渐变的人脸图像。

正如预期一样,那些被告知将来的生活会很孤立和孤独的学生,比那些被告知将有长期稳定关系的学生,在生命特征社会知觉感知中的阈值更低。

研究2:生命特征感知平均阈值参数与社会联系状况的关系。组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在浮动轴上。误差棒代表95%置信区间。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特别有趣,以前的研究认为,人们会谨慎地判断一张脸是否活着:

Powers说:“该项研究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这种社会知觉的可变性程度。“尽管两个人可能看着同一张脸,但他们看待生活的方式,以及认为社会交往的是否有意义的基准可能都不一样——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取决于个人的社会关系状况和未来社会交往的动机。”

Powers补充道:“我认为,我们能够观察到,在社会觉知线索中存在一种基本偏见,即,人类基本的社会联系需求会影响到我的社会觉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